登录/注册后您将获得:
政策推送
个性化推送政策信息
政策查询
海量官方政策原文信息
企业查询
快速查询企业
数据导出
支持政策信息数据导出
400-086-8855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全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的通知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全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09:17:03 发布部门:潍坊市商务局 收藏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属各开发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为深入挖掘我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潜力,保障油料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全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4月14日

全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

推进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要全面落实精选良种、精细整地、合理密植等播种关键技术,大力推广中耕培土、肥水调控、科学化控等田间管理技术,普及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规范化机收等防灾减损技术,努力提单产、增总产、保供给。

一、提高播种质量

(一)精选良种

1.定期更新种子。长期自留种易引起种性退化、抗性减弱、产量降低,生产用种应每3年更新一次。高产优质品种可选用潍花8号、潍花22号、潍花25号、花育958、山花31号等。

2.精选种子。应选择饱满、均匀、活力强的花生仁作为生产用种,确保种子发芽率≥90%,纯度≥98%,净度≥98%。剥壳前要晒种2~3天,播种前7~10天剥壳,随剥剔除虫、芽、烂果及杂色、异形和秕粒、过大的种子。

3.拌种包衣。可选用25%噻虫•咯•霜灵悬浮剂进行拌种包衣,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化包衣。拌种包衣后,要在晾干种皮后的24小时内播种。

(二)精细整地

1.施足基肥。大力推广秸秆精细还田技术,增施农家肥和生物菌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化肥施用要将常规化肥与缓控释肥配施,将速效氮肥的1/3、缓控释氮肥的2/3作种(苗)肥,并根据土壤养分丰欠情况增施钙、锌、铁、硼等元素肥料,确保养分全面持久供应。土壤酸化地块可根据实际情况施用石膏、生石灰、钙镁磷肥等钙肥,促进结实和荚果饱满。

2.深松深翻。要结合增施有机肥进行深耕翻,加厚活土层,培肥熟化土壤,创造良好土壤条件。积极推广松翻轮耕技术,松翻隔年进行,先松后耕,深松25厘米以上,深翻30厘米左右,以打破犁底层。对于土层较浅的地块,可逐年增加耕层深度。要随耕随耙耢,并彻底清除残留在土内的农作物根茎、地膜、石块等杂物,做到土松地平、肥匀墒足,切实提高整地质量。

3.科学用肥。高产地块可结合起垄将2/3种肥包施在两个播种行种子下方10~15厘米处,做到深施、匀施;剩余1/3种肥施在垄中间,适当浅施。中低产地块,可结合播种全部作种肥集中施用,要注意种肥隔离,防止烧种。要加大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省肥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

(三)合理密植

1.适期足墒播种。我市花生常年适宜播期为5月1日至5月15日,适墒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75%。适期内,要抢墒播种。如果墒情不足,播后要及时滴水造墒,确保种子正常萌发。

2.合理密植。产量目标700公斤/亩的地块,采用单粒精播,收获密度达到13000株/亩以上。种植规格:亩播14000粒左右。垄距85厘米,垄面宽55厘米,垄上播2行,小行距30厘米,株距11厘米。产量目标600公斤/亩的地块,采用双粒播种,收获密度达到18000株/亩左右。种植规格:大花生亩播9000墩左右,垄距80~85厘米,垄面宽50~55厘米,垄上播2行,小行距30厘米,墩距18~20厘米。

3.机械播种。要科学调整和操作播种机械,使花生起垄、播种、施肥、喷洒除草剂、覆膜、膜上覆土等工序的指标达到农艺要求。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播后覆膜镇压,播种行上方膜上覆土4~5厘米,确保下胚轴长度适宜,子叶节出(膜)土。种箱内种子接近种箱容量的1/5时,应及时加种。

4.地膜选择。地膜要选用诱导期适宜、展铺性好、降解物无公害的降解地膜,或厚度0.01毫米、0.008毫米的可回收聚乙烯地膜。

二、加强田间管理

(一)及时放苗。播种行上方未覆土的,当子叶半出土并现绿时,要及时破膜放苗,确保幼苗正常生长。破膜放苗要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以免高温闪苗伤叶。自团棵期开始,要及时检查并抠取压埋在膜下横生的侧枝,使其健壮发育。始花前需进行2~3次。

(二)中耕培土。弱苗、易涝和平作地块要及时中耕培土。中耕培土要在始花前进行,促下控上,促进根系生长和有效分枝发育,控制无效分枝发生和植株徒长,为中后期增加单株结果数、控制株高创造条件。

(三)肥水调控。盛花期是决定单株结果数量的关键时期,一般双粒播花生田始花后10天、单粒精播花生田始花后17天进入盛花期,此期遇旱要及时浇水,保证适宜的土壤墒情,促进开花下针。花生中后期是营养需求较多和荚果充实的关键时期,要根据田间长势酌情追肥,对肥力不足、植株瘦弱的地块可趁雨或随浇水及时追肥,一般顺垄沟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酸性土壤加施石灰15~20公斤或钙镁磷肥20~30公斤。

(四)科学化控。化控可在盛花后期至结荚前期的生长最旺盛时期进行,当主茎高达到35厘米,用烯效唑或调环酸钙每亩40~50克,加水35~4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如第一次化控后15天左右株高达到40厘米可再喷1次,确保收获期株高控制在45~50厘米以内。喷施化控剂要做到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和喷后遇雨。

(五)防止早衰。防止花生早衰,可于花针期喷施0.1%~0.25%硼酸或硼砂水溶液;结荚后期,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0~150克+尿素350~4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80克等杀菌剂的混合液45~50公斤,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次。缺铁地块可用0.2%~0.3%硫酸亚铁溶液于新叶发黄时叶面喷施,连喷2次。

三、防治病虫草害

(一)虫害防控。花生虫害要重点防治蓟马、叶螨、草地贪夜蛾、蛴螬、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防治蓟马可使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加水稀释1500倍叶面喷雾防治。防治叶螨选用15%哒螨灵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1混用)40~50毫升/亩,兼治花生蚜虫。防治草地贪叶蛾可选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克/亩+2.5%溴氰菊酯乳油40毫升/亩,隔10~15天喷1次,共喷2次。防治蛴螬可在7月初花生下针期,选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00倍液灌墩,兼治其它地下害虫。防治棉铃虫可使用15%茚虫威悬浮剂10~18毫升/亩,加水稀释1000~1500倍喷雾,兼治甜菜夜蛾。

要积极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可根据虫害发生种类选用黄色、蓝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诱虫板,有效防治蚜虫、蓟马、绿叶蝉等害虫;提倡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金龟甲、棉铃虫、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害虫。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等自然控制措施,田间释放七星瓢虫、赤眼蜂、捕食螨、蝽类等害虫天敌,有效控制蚜虫、蓟马等害虫虫口数量。应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强绿僵菌、白僵菌、木霉菌等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

(二)病害防控。花生病害要重点防治叶斑病、疮痂病、白绢病等。当田间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用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45毫升,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克,或20%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毫升,隔10~15天喷1次,共喷2次。上述药剂要交替施用,喷足、喷匀、喷透。

(三)草害防控。除草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也可采用化学药剂除草。中耕除草要尽量深耕培大垄,有效减轻大雨内涝对花生生长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可在杂草2~5叶期,选用11.8%精喹·乳氟禾乳油30~40毫升/亩、或15%精喹·氟磺胺乳油100~140毫升/亩,茎叶均匀喷雾。

四、及时防灾减损

(一)预防渍涝。汛期来临之前,应提前挖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发生涝害后,应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排干田间积水;如果土壤含水量过高,应破膜散墒、保持土壤通气良好,以减轻烂果的发生。

(二)适期收获。中低产田以及种植早熟品种地块花生进入饱果后期,如遇旱植株呈现衰老状态,上部叶片变黄,基部和中部叶片脱落,就要及时收获。高产田在落实保叶防早衰措施的基础上,可根据品种特性和长势情况,适期晚收。当主茎上部剩4~5片绿叶、中下部大部分叶片变黄脱落,或地下部80%以上的荚果饱满时为适宜收获期。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避免发芽和黄曲霉毒素污染。

(三)机收减损。无晾晒场地的提倡分段式收获,采用花生条铺机收获后,在田间自然晾晒7天左右,当荚果含水量接近15%时,用捡拾摘果机完成捡拾摘果清选。使用联合收获机械收获时,应确保地块墒情适宜,减少落果和茎叶拥堵,降低产量损失。

附件下载
全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pdf(点击下载)
(责任编辑:robot)

原文链接: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