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将获得:
政策推送
个性化推送政策信息
政策查询
海量官方政策原文信息
企业查询
快速查询企业
数据导出
支持政策信息数据导出
400-086-8855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7日 10:34:03 发布部门:潍坊市农业农村局 收藏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中药材全生育期生产技术意见》的通知

有关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属有关开发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为抓好全年中药材生产管理,提升我市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市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了《2025年全市中药材全生育期生产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3月6日

2025年全市中药材全生育期生产技术意见

为持续提升我市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生产水平,保障中药材产品稳定安全有效供给,制定本技术意见。

一、花类药材关键生产技术

花类药材主要品种为金银花、玫瑰、菊花等,重点是落实基地清理、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等措施。

(一)做好基地清理消杀。早春返青前,对大田进行一次全面消杀及整理,清除田间的枯枝、杂物,并对作业道进行全面消杀处理,减少病害发生。采用大田密植模式的地块,要及时去除掉弱棵、死棵、病棵,注意保持合理的田间种植密度,提升植株群落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单产水平。

(二)做好植株整形修剪。对多年生花类药材品种,适时进行修枝整形。以金银花为例,建议将植株修剪为“伞塔型”或“棒棒糖”型,株高和冠幅应保持在1.3米左右,方便后期管理及采摘。修剪时要疏剪密枝,留足开花母枝。应特别注意,幼龄期金银花植株(5年龄以内)应选择在休眠期进行修剪,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

(三)加强肥水管理。根据不同品种中药材生长特点,科学进行肥水管理。花类药材全生育期内保证“三肥四水”,以提高产量。早春时应及时施用“萌芽肥”,以氮肥为主,建议每亩施用10~20kg,促进植株返青抽芽;开花后应及时施用“花后肥”,以复合肥(15-15-15)为主,建议每亩施用15~30kg,以补充植株的开花消耗,促进营养生长;秋冬季土壤封冻前应及时施用“冬季基肥”,以农家肥及土杂肥为主,建议每亩施用2000~3000kg。结合施肥,做好萌芽水、花前水、花后水、冬前水的浇灌,汛期要注意排涝。

花类中药材产量形成后,要严格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其他相关技术规程要求及时进行采收,防止开花后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根及根茎类药材关键生产技术

根及根茎类多年生药材主要品种为西洋参、黄精、黄芩等,当年生药材主要品种为丹参、桔梗、山药、半夏等。重点是落实春季播种保苗、肥水管理等措施。

(一)多年生品种抓好春季出苗。应密切关注早春天气变化,做好防寒防冻、提温保墒等工作,确保苗齐苗壮。例如,3月底至4月初是西洋参出苗返青之时,要适时撤除冬季覆盖参床上的防寒物,过早易受冻害,过晚影响参苗出土;喷洒硫酸铜等药剂对畦面和作业道进行全面消杀,待畦面墒情适宜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加快地温回升,促苗出土生长。

(二)当年生品种抓好春播春管。丹参、桔梗等品种的播种要“宜早不宜迟”,尽可能延长植株生育期,提高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播种前要对种子(苗)进行检查或处理,对预留种要检查是否有腐烂或发芽现象,对购买的种子(苗)要做好种源鉴定和外观检查,避免使用带病苗、带虫苗以及非药用品种。要对种子(苗)进行筛选或分级,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要时刻关注土壤墒情和气候变化,适时抢墒种植,有条件的基地建议配套使用水肥一体化,栽种时期不晚于4月底。推荐使用根段、种苗移栽,起垄覆膜栽培,争取做到“一播全苗”,提升药材出苗率及单株鲜重。

(三)加强肥水管理。施肥应按照“基追结合、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要求,一次性施足底肥,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肥。其中,多年生品种需肥量较大,需要每年追肥。例如,西洋参追肥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根部追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出苗前,行间开浅沟追肥,建议每平方米施饼肥50g、三元复合肥(15-15-15)50-100g。当年生品种需肥量较小,应以有机肥为主,搭配施用复合肥。丹参结合春季整地,建议每亩施用农家肥2500kg,磷酸二铵15kg;结合中耕锄草,视植株长势,建议每亩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丹参、黄芩、黄精、桔梗等品种要注意浇透“蒙头水”,提高出苗率;遇特别干旱时建议采用移动式喷灌设施进行喷灌,不建议大水漫灌。

三、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关键生产技术

果实及种子类药材主要品种包括山楂、皂角、酸枣仁等,重点是落实整形修剪、设施维护、花果管理及水肥管理等措施,注意科学安排采收时间、规范化开展产地初加工及贮藏。

(一)抓好整形修剪。对于低龄幼树,应对骨干枝进行轻剪,促多发枝,扩树冠;对于初果期幼树,重点缩剪直立枝,应采取“弯、拐、别、压”等措施,培养形成结果枝;对于盛果期植株,重点回缩和疏除老旧结果枝,促进形成新的发育枝和结果枝,并使其均匀分布。

(二)抓好设施维护建设。对于藤本类植株,建议采用棚架式立体种植模式。当茎蔓高度超过30cm时,在植株旁2m处架设水泥立柱,立柱高度应超过1.5m,每个植株附近用竹竿、铁丝等连接至水泥柱上,引蔓上行。

(三)抓好花果管理。在开花初期或座果初期,视情采取人工干预措施,提高座果率。例如,山楂的盛花初期和幼果膨大期(花后3-4周),叶面喷施赤霉素或硼砂水溶液。喷后座果不理想时,可于盛花期(花量约60%)补喷一次。

(四)抓好水肥管理。第一年时应以有机肥为主,结合土地深耕翻,每亩建议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1000kg。种植第二年起,在开花前要进行追肥,建议在植株附近开穴或沟,每亩施用三元复合肥20kg。全生育期应注意根据气候条件,在植株萌芽、花前期、落花后、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进行浇水。

(五)科学安排采收时间。要根据果实或种子成熟程度科学确定采收时间,过早采收,易导致药效成分积累不足,药材质量不合格;过晚采收,易导致药材变质,对后续加工及贮藏带来不利影响。例如,酸枣应在9-10月,果实完全变红后进行采收,用竹竿或机械打落收捡,杜绝“抢青”等不科学的采收行为。

(六)规范化开展产地初加工。果实类药材收获后应及时进行规范化产地初加工,避免发生腐败、变质、走油等现象,可利用隧道式烘干机或烘房进行低温干燥处理,不建议自然晾晒,防止药材出现霉点及黑斑。例如,山楂采收后应用切药机切片,及时烘干贮藏。

四、科学防灾减灾

要加强“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监测,提前编制防灾减灾预案并抓好落实,降低“倒春寒”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针对连翘、柏子仁、酸枣等果类中药材,可提前喷施化学防冻剂或糖氮液。针对黄芩等多年生越冬中药材,可在低温寒潮来临前用秸秆、杂草、地膜等进行覆盖保温,待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揭去覆盖物。针对根及根茎类药材,要做好防汛排涝,在暴雨来临前,检查疏通排水沟渠,填补找平大田内洼地块,视雨情提前备好清淤排水设备。暴雨过后,尽快清理作业道及畦面,对大田进行全面消杀,减少病虫害发生。

(责任编辑:robot)

原文链接: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