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知发〔2024〕81号
各设区市知识产权局、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各金融监管分局,各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加快高校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省知识产权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江苏金融监管局联合研究制定了《提升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效益若干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金融监管局
2024年12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提升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效益若干措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国办发〔2023〕37号)和《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24〕6号),助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畅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途径,推动专利盘点向盘活转变,提升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提升专利供给质效
(一)加强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支持高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岗位,强化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工作职能、经费来源、绩效奖励,加强与技术转移、资产管理、图书情报、大学科技园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推进高校知识产权统一集中管理,打通专利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全链条”,积极融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省知识产权局建立运行效果评价机制,对绩效优秀的给予奖励。
(二)完善专利申请前评估机制。鼓励高校建立专利申请遴选机制,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坚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杜绝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制定《江苏省高校院所专利申请前评估指引》,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优化实施路径,按照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价值,分级分类确定专利和商业秘密、核心专利与外围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综合运用优先审查、快速审查、集中审查、延迟审查等多种模式,提升专利布局质量和效益。
(三)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和全省重点产业需求,联合产业链优势企业、优质服务机构,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等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高价值专利布局。鼓励高校贯彻实施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建立健全贯穿创新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进一步促进高价值专利创造。
(四)打造专利就地转化典型示范。面向苏州、紫金山、钟山等重点实验室,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参建高校,深入开展“产才对接”行动,遴选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价值专利成果,合理配置专业服务团队、金融资本和产业空间载体等资源要素,探索多样化专利成果高效转化运用新模式,充分发挥高价值专利产出源头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精准开展对接活动
(五)常态化采集企业创新需求。建立企业专利技术需求常态化调查反馈机制,引导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标备案企业等创新主体,梳理需要外部协同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和核心预期目标,提出技术创新需求。组织专业服务机构深入企业,通过访谈交流、技术诊断、尽职调查,共同凝练科技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持续发布产业应用场景需求、行业共性需求、企业特色需求清单,构建企业创新需求库。
(六)精准匹配高校创新资源。按照“省市协同、多方联动”的原则,组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代理机构等具备较强专利检索能力的机构,针对企业创新需求,开展定向专利检索分析,精准匹配一批具有转化价值的专利成果和潜在合作高校及科研团队。组织开发专利技术与企业需求智能匹配工具,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供需匹配的精度和效率。
(七)组织开展线上对接活动。引导全省创新型企业,注册登陆国家知识产权局“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订阅、遴选、评价相关专利技术,寻找合作高校,主动开展对接。依托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专利转化资源库,将高校可转化专利数据与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实现精准推送,并将相关数据汇聚至“数字工信”“江苏数字科技”等服务平台,扩大专利推送企业的受惠面。
(八)拓展多元线下对接渠道。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发挥成果(专利)拍卖季、“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等活动平台作用,按产业领域,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成果展示、路演推介、交易撮合等形式多样的专利转化对接活动。重点针对有转化需求或者合作意向的专利成果,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赴高校或者邀请高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对接。
三、畅通信息交汇渠道
(九)推进专利数据加工标引。完善所属行业、学科领域、技术功效、技术成熟度、市场估值等专利标引信息,强化语义检索、模糊检索、智能检索等业务功能,围绕“1650”产业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建设专题专利数据库,并向企业免费开放,提高企业获取专利信息便利度。强化专利导航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机构,围绕产业链“五图六清单”,绘制可持续更新的产业创新专利导航图谱,推进高校创新资源与产业链重点企业高效对接。
(十)建立专利集中发布机制。鼓励高校建立健全职务发明定期披露制度,按照不同应用需求制定专利推广清单。推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集中发布高校专利成果,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实现专利转化供需信息一点发布、全网通达。
(十一)深化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推动高校梳理一批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特别是授权满三年且尚未实施的优质存量专利,制定合理许可条件,以开放许可的方式实现专利“一对多”的许可实施,综合运用“先使用后付费”“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免费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丰富专业服务供给
(十二)鼓励服务机构参与专利转化工作。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围绕专利转化运用关键环节,吸引商业咨询、专利代理、创业评估、技术转移等专业机构集聚,支持机构开发专利转化套餐式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提高服务效能。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申报省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合理有序吸纳并协同技术经理人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
(十三)加快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布局。重点围绕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等产业方向,支持相关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建知识产权服务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搜索、专利导航、遴选评价、转化对接、资源集成、问题诊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技术、资本、市场、数据、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
(十四)推进专利技术二次开发。支持高校以及相关专业机构,对技术尚不成熟,但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利用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平台,开展数据积累、工艺优化、工艺熟化,实现产品小批量试制、工程样机生产、建成中试生产线等。鼓励链主企业整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共同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成果中试熟化,加快专利产业化进程。
(十五)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促进专利产业化的金融产品,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内部评估试点,运用好“苏科贷”“苏知贷”“专精特新贷”等财政风险补偿产品,进一步扩大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规模,加快专利价值实现。引导投资机构、产业基金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概念验证等偏早、偏小项目实施。探索认股权、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在专利转化中应用,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认股权”“专利产业化+认股权”等业务场景,稳妥推进认股权全周期服务专利转化新模式。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保险、专利许可信用保险等产品,降低专利产业化风险。
五、加强特色人才培养
(十六)加强高校专利转化队伍建设。开展专利检索、分析、挖掘、布局等技能培训,提升高校技术转移团队在促进存量专利盘活、提升新增专利质量等方面的能力。支持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机构发挥资源优势和服务特长,在高校重点研发团队中,培养一批“知识产权助理”,引导其早期介入研发活动,开展专利检索咨询、导航预警、成果披露等工作。
(十七)培养复合型专利转化服务人才。组织专利代理师等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参加技术转移业务培训,力争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证书,并积极参评技术转移人才专业职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技术开发、法律财务、企业管理、商业谈判、专利代理等方面的课程,加快复合型、专业化专利转化服务人才培养。
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TOP
客服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