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现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北京城市副中心
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场景创新在赋能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效能社会治理、高水平城市建设方面重要价值,释放场景资源、强化产业组织、延伸服务链条,做好科创+产业的“粘合剂”、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匹配的营商环境,探索招商育商新模式,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全域场景创新之城”,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场景创新赋能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认真落实区委“11311”工作体系,构建“434”全域场景创新工作总体架构,聚焦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政策机制、消费创新四类场景,部署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建设三类重点任务,完善全区域、全领域、全社会、全流程场景创新“四全”工作体系,延伸企业服务链条、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升级招商育商模式,逐步构建新城市、新科技、新产业、新生活高度融合发展的未来城市场景创新蓝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以场景创新串联科创资源与产业集群,在“三大工程”中发挥场景创新“粘合剂”的作用,建设新城市、导入新科技、培育新产业、打造新生活,构建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全域场景创新之城。
坚持特色突出。突出场景特色,丰富场景内涵,打造四类创新场景;突出资源特色,围绕千亿固投、文旅消费两大资源优势,谋划标杆场景,导入创新资源,变城市建设红利为招商育商资源。
坚持供需联动。从场景机会与能力双向出发,组织场景供需对接,通过“双找双引”,为场景机会找企业、引项目,为优质企业找场景、引资源,动员全社会主体参与,加速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
坚持全域协同。释放全区域场景机会,赋能全领域企业发展,动员全社会主体参与,完善全流程工作机制保障,通过“四全”工作体系,实现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协同创新。
(三)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竖标杆、三年全提升”工作思路,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场景创新工作。实施“场景双百”行动,每年挖掘场景机会不少于100项,推介场景能力不少于100项。2025年,服务链接不少于300家企业,完善工作机制,打通工作流程,打响副中心场景品牌;2026年,服务链接不少于400家企业,累计打造不少于10个具有副中心特色的标杆场景,显著提升社会参与度;2027年,服务链接不少于500家企业,实现场景招商育商,提升治理效能,形成全区域开放、全领域赋能、全社会参与、全流程协同的场景创新生态,赋能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场景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1.数字经济
信息安全场景。依托网安园网络安全先进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京津冀信创小镇等产业载体建设,加快集聚一批网络安全企业,释放网络安全防护、信息数据安全防护、信创替代等场景机会,助力企业对接场景资源。数据要素场景。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数据专区建设,不断汇集影视、音乐等领域数据,拓展文旅应用场景,逐步推进金融数据专区建设。积极探索企业数据资产首登记、首挂牌、首交易、首入表、首开放等创新场景。未来信息场景。依托中国信通院ICT创新基地,围绕6G、卫星通信、空间信息等,主动谋划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元宇宙场景。通过多部门联动,推动元宇宙技术在文化、旅游、商业、城市服务等领域应用,积极搭建元宇宙景区、元宇宙图书馆、元宇宙博物馆、VR实验室、数字藏品等创新场景。自动驾驶场景。积极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4.0示范区建设,为新能源智能汽车、车联网智能装备的应用示范提供载体。
2.现代金融
绿色金融场景。依托绿色金融发展优势,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推动金融资源向低碳、环保领域倾斜;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支持绿交所开展各类绿色资产和环境权益交易及服务,为企业提供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服务,吸引更多ESG、绿色资产管理等机构在副中心集聚。金融科技场景。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围绕金融产品设计、金融风险防控等需求开放应用场景,为金融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机会;持续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园区、场馆、街区、商圈等载体中继续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提升“大运金融行”“金融+政务直播”等活动影响力,搭建场景业主方与金融机构沟通桥梁,匹配投融资需求。
3.先进制造
未来健康场景。围绕医疗机器人、健康医药器械、智能医疗设备等研发应用,积极谋划智慧诊疗、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场景,帮助企业对接优质医疗机构。未来能源场景。聚焦新型储能、CCUS等未来能源方向,积极谋划新型储能场景项目,依托张家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为新型储能设备提供试验验证场景;加快谋划建设“CCUS·碳未来产业园”,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优先开展CCUS碳捕捉技术验证应用。智能制造场景。加强存量企业能级提升,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为智能机器人、智能产线、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等提供应用场景。建设产学研创新共同体、中试平台、共享制造中心等服务平台,为先进制造企业开展原型产品开发、小规模验证提供公共服务。京津冀产业协作场景。加快通北示范区建设,推动“通武廊”深度合作,搭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支持三地企业围绕研发、制造共建产业协同场景,实现跨区域产业链延链补链。
4.商务服务
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副中心消费新场景。商圈消费综合体场景。推动重点商圈不断拓展消费业态,引入品牌首店、高端体验店,打造个性化场景,构建全天可玩、全家可购的消费综合体。特色消费示范街区场景。依托特色街区,引进脱口秀、话剧等小剧场,建设音乐酒吧、咖啡馆、文创商店等场所,着力构建白天看景玩项目、晚上看戏品生活的全天候消费新模式。品牌消费活动场景。持续推进“欢乐通州·欢乐购”“运河商务区消费季”“深夜食堂”等品牌消费活动,不断丰富日间消费、夜间消费等场景体验。文化消费场景。围绕大运河文化、三大文化设施等新IP,丰富文创产品,组织文化活动,拓展体验式、沉浸式消费场景。亲水经济新消费场景。深化运河水岸桥船联动,建设运河两岸水上互动游线,创新水上、岸边、室内互通形式,联动运河游船、运河广场周边场馆,联合推出品牌性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以水为媒,不断拓展亲水消费体验。高端商务服务场景。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搭建商务服务企业交流平台,组织企业家交流会、行业沙龙等活动,助企业拓市场、寻新机。
5.文化旅游
文旅+科技场景。围绕大运河、三庙一塔、绿心公园、三大文化设施等地标性载体,引入AR、VR、全息显示、光电显示等技术,推进大运河数字游线、燃灯塔灯光秀、三教庙数字剧游等项目加速实施,并不断拓展新的沉浸式体验场景、灯光夜游场景、河岸互动场景,提升副中心科技文旅体验感。文旅+演出场景。依托台湖演艺小镇、北京艺术中心、文化旅游区等演艺区,开拓演艺空间,持续深化“运河有戏”演艺品牌建设,推进大运河音乐节、台湖爵士音乐节、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等大型演出活动,形成独特的旅游场景和文化氛围。文旅+艺术场景。充分利用宋庄艺术小镇文创资源,打造副中心艺术会客厅场景,通过艺术产业落项目、引企业、促消费,推动文化创意、陶瓷、雕塑等产业发展。文旅+非遗场景。依托“运河传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等,围绕传拓、剪纸、泥塑等非遗技艺,打造文化旅游场景,加强非遗文化传播。文旅+轨道场景。深化城市副中心站“地下枢纽地上城”建设理念,构建“站城融合”超级城市综合体,形成打卡新地标,同时串联市内重要交通场站、津冀重点城市,构建副中心文旅“新干线”,打造以轨道枢纽为核心的文旅商融合新体验。
6.现代种业
科技+种业场景。加快推进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数字农业云平台、种质资源库等载体建设,通过精准的光温控制、高通量基因型和表现型检测,打造育种材料早代选择、成熟品种个别形状快速改良等育种场景,不断强化副中心“农业芯片”品牌。智慧农业场景。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管理平台,不断探索智能化温室、科技种植、农作物全生长周期监测等场景。种业品牌打造。借助种业大会、京农·运河人家等活动品牌,整合区内现有农业资源,挖掘农业场景发展机会,强化供需对接,吸引符合区内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种业研发企业落地发展。
7.建筑业
智能建造场景。发挥建筑工程项目资源丰富优势,推动施工方积极开放建筑机器人、智能建筑装备等产品应用场景,加快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推广应用。探索数字化集成交付模式,以张家湾设计小镇城市更新项目为试点,在项目设计、施工等阶段引入BIM相关技术,形成全流程数字化集成交付解决方案,逐步在全区应用推广。绿色建筑场景。依托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通过优化建筑设计、使用绿色建材、引入节能设备、开展能耗管理等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推动建筑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零碳示范区场景。依托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展浅层地温能和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示范应用,加快创建全国首个“近零碳排放区”。
(二)场景创新赋能社会高效能治理
8.智慧政府
政府智慧决策场景。加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依托副中心经济大脑、城市治理大脑、社会治理大脑,整合多源数据,引入人工智能、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等技术,打造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场景。高效率审批与服务场景。综合应用电子证照、云平台、智能终端等技术产品,简化政务服务办理流程,优化审批方式,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积极探索“一件事”集成办、服务事项在线办、24小时自助办、自助终端就近办等场景。智慧政务大厅场景。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加强办事引导,推出更多“智能无感”政务服务场景,用好大厅物理空间,为智慧政务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展示体验平台。跨省通办场景。发挥副中心政策优势,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强化京津冀协同,围绕就业、社保、税务探索更多“跨省通办”服务场景。
9.数字化社区
人工智能+养老场景。应用大模型、人机交互、多模态感知等技术,开展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家庭健康监测感知终端、照护机器人等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居家养老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网格+智慧+”养老社区。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链接多方社会服务资源,构建“网格+智慧+”老年友好型社区,提供便捷化慢病健康管理、智慧问诊、急救转运、健康大数据监测等养老服务。平安社区场景。应用人脸识别、一键报警、高清摄像视频采集、大数据管理等技术,推动基层警务与社区工作、网格治理深度融合,做细做实矛盾排查、底数摸排、源头管控等工作,创建平安社区。
10.智慧医疗
医疗服务场景。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副中心医疗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场景。通过物联网设备汇集基层健康大数据,打通医疗健康服务与医疗健康大数据“最后一公里”,建立日常监测及基层服务场景,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智慧诊疗场景。推动潞河医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等医疗机构释放场景机会,在智能读片、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等场景中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提升智慧诊疗水平。智慧医院管理场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多维数据采集等技术,融合电子病历、卫生信息、运营管理等多模态数据,构建医院管理数据中台,实现以数据技术驱动业务流程自动化、医院精细化管理和智慧服务。
11.智慧教育
数字化课堂场景。利用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配备终端设备,配套基础资源及XR数据可视化系统,提供沉浸式学习资源,打造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学习情景,形成教育特色课堂。教育资源共享场景。推广双师课堂,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学管理场景。聚焦教务、教学管理需求,积极探索智能化教学平台、在线考试、学生学习情况个性化评估与管理等场景。
12.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枢纽场景。以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依托,建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枢纽智慧运营协同大脑,提供站内便捷换乘、机场快速接驳等服务,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效率。智慧路网场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应用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开展信息采集处理,结合路况检测、数字扫描和快速建模等先进技术,构建副中心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感知体系,支撑自动驾驶测试,提供安全、有序的城市运营服务。智慧交通治理场景。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一体化综合平台建设,融合交通领域多源数据,打造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平台,通过对试点区域交通问题的诊断分析和数字空间解决方案推演,实现区内整体交通态势的感知、诊断、推演和治理。静态交通场景。支持重点片区停车场利用机器视觉、三维建模等技术,建设数字孪生停车场,推动车位信息与主流导航软件实时共享,提供停车引导、停车预约、反向寻车等功能,提升市民智慧停车体验。
13.智慧应急
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场景。升级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适时推进区应急指挥调度救援平台建设,结合气象、消防、视频会议、单兵作战等多方资源,实现对应急全过程记录和复盘评估。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场景。采用三维GIS、大数据分析、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地下管线三维模型与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有机结合,打造地上地下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构建地下管线快速查询、准确定位、现场管线分析、数据综合服务等场景,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施工安全。智慧气象场景。加强气象数据汇集应用,推动气象“百米级、分钟级”“京津冀雷达组网”“风云四号卫星云图”等系列最新核心监测预报技术在副中心落地,在城市管理、安全运行与文旅活动中探索气象数据应用场景。智慧水务场景。构建防洪一张图,实现水务要素全面感知、数据资源深度治理、业务应用智慧协同、基础底座共建共用、公众服务主动开放。
(三)场景创新赋能城市高水平建设
14.千亿固投重大项目场景
释放千亿固投项目清单。加强千亿固投项目梳理,根据进展成熟度,分阶段释放千亿固投项目需求清单,聚焦较强商业运营价值的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固投项目供需对接。探索将场景思维嵌入项目设计、招投标等环节,强化场景供需对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千亿固投项目。
15.土地要素供给场景
产业空间精准匹配。不断优化副中心产业空间地图,结合GIS、数字孪生等技术,进一步梳理副中心空间资源,为产业项目引进、企业入驻等提供用地保障。灵活便利土地供给。升级供地计划项目库和储备库,定期发布供地清单,对重点地块主动设计科创资源导入、新技术产品应用、科技企业参与等相关指标,探索新型土地要素供给创新场景。创新土地供给政策场景。加强政企交流和土地推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因地施策,在成本控制、灵活用地、配套保障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用地匹配场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
16.场景创新示范区
围绕文化示范、消费示范、产业示范、科技示范,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高线公园等载体打造一批场景创新示范区。大运河文化新IP。依托大运河5A级景区开展科技+运河历史文化遗存融合试点,利用全息显示、增强现实(AR)、数字孪生、无人船等技术产品打造数字运河游线,搭建以古运河文化、古码头文化等为基石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持续推进北运河滨水岸线工程,集聚非遗互动、潮玩文创、美食文化等业态,建设集水景演艺、水上赛事、岸边经济、水岸联动为一体的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特色品牌。文旅国际消费新IP。发挥环球影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周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丰富可玩可赏可逛的人气场景,打造集融入更多中国本土特色和硬核科技为一体的高端消费娱乐新IP。张家湾设计小镇多形态产业示范区。以创新设计、城市科技为产业双翼,吸引和带动国内外高端设计咨询、城市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等企业聚集,依托设计小镇优质的空间载体,为各类创新企业提供产品集成、展示、体验的场景空间。高线公园科技集成展示会客厅。在生态保护、商业零售、运动休闲、科普体验等方面引入智能监测终端、无人零售、自动驾驶接驳、XR沉浸式体验技术等,打造集各种前沿技术产品集中展示的空中会客花园,成为副中心打卡新地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全区场景创新资源,建立全流程工作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各部门、各主体有效配合,协同推进应用场景建设新局面,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提供测试、展示、应用的平台。各场景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依托“服务包”机制,将企业服务管家提升为兼容场景挖掘、对接协调的场景服务专员,负责日常信息沟通与联络。
(二)开放要素空间
加强场景创新要素供给,一是开放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工程项目资源,为智能建造、绿色建筑、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产业创新技术产品提供验证应用机会。二是开放副中心丰富的空间载体资源,在绿心公园、高线公园等重点区域,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集成应用和展示提供空间。三是开放数据要素资源,依托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优势,搭建数据专区,优先探索数据要素应用场景。
(三)强化政策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部门应用场景建设支持政策,统筹利用各类政府资源,在前期手续办理、数据开放共享、产业要素匹配、政策资金保障、金融贷款服务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打造应用场景建设政策实施示范新高地。鼓励产业基金积极投资参与副中心场景建设的能力企业。加强社会资本保障,支持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副中心各类场景活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副中心场景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围绕场景项目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面向场景项目、场景能力企业加强金融产品供给。
(四)组织宣传推广
加强品牌活动策划,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场景系列品牌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场景交流会、场景培训会、标杆场景考察等活动,增进经验总结交流。开展标杆场景、典型案例发掘与评选,总结副中心场景创新工作经验,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推广。支持区内典型应用场景申报市级、国家级典型案例,进一步帮助企业扩大场景影响力。
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调查征集关于对《“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
关于2024年拟认定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优势单位及复审通过单位名单公示的通知
关于对海淀区2024年度第10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进行公告的通知
关于对海淀区2024年度第9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进行公告的通知
关于海淀区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第一、二批证书领取的通知
TOP
客服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