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将获得:
政策推送
个性化推送政策信息
政策查询
海量官方政策原文信息
企业查询
快速查询企业
数据导出
支持政策信息数据导出
400-086-8855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湖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副中心管委发〔2024〕37号)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湖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副中心管委发〔2024〕37号)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4日 17:49:00 发布部门: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 收藏

  副中心管委发〔2024〕37号

  各相关单位:

  为加快台湖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台湖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经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2024年第13次全体会审定同意,现将文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台湖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31日

  台湖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要求,推进台湖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台湖演艺小镇地处通州区西南部,规划总面积约35.6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约30公里,南与亦庄新城接壤,西接朝阳区,东北紧邻文化旅游区,东侧串联张家湾古镇,区位条件优越。台湖演艺小镇是北京市首批5个特色小镇之一,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节点,是副中心文化旅游主导功能的重要支撑,是副中心拓展区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重要先行区域。

  二、发展基础

  体制机制高位起步。成立台湖演艺小镇市级产业专班,组建演艺小镇理事会、艺委会,确定小镇建设运营主体,统筹各方面力量,搭建形成了投资、建设、运营和产业规划研究平台,共同抓好小镇建设。

  城市框架有序拉开。演艺小镇市政道路工程加快推进,通台路北段有序建设,京台路、日新路及京湖街等道路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图书城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有序施工,胡家垡公交首末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正在办理手续。

  利旧更新蓄势赋能。台湖图书城提升改造项目有序实施,台湖演艺酒店已正式对外运营,举办2023年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专委会成立大会、2023年绿色发展论坛等多场标志性活动。8字楼正在进行装修改造,橙天嘉禾集团Liverse音宇宙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B库,创意楼改造工程已交付投用,北京交响乐团成为首家迁入副中心的市属文艺院团。

  龙头牵引打响品牌。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开展台湖星期音乐会、爵士音乐节、郎朗大师课等品牌活动,举办多元化精品演出,郎朗工作室正式入驻舞美中心。初步建立起“一核四小”剧场群落,开展各类惠民文化演出和沉浸式剧目演出,穿插举办音乐节、嘉年华、选秀赛事、直播脱口秀等特色活动。

  乡村活力加速迸发。以唐大庄村为核心的“环影宿游”片区成为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片区,实现民宿产业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结算,打造规范化民宿网红打卡地。成立镇级文旅公司,统筹开发镇域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打造台湖品牌。创新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模式,充分利用集体产业政策,探索实施路径。对接优质企业,加快推进永隆屯集租房项目地块前期工作,并积极推进开工建设。

  绿色福祉更加丰富。积极落实百万亩平原造林任务,加快构建疏密有序的景观环境,小尺度的口袋公园、社区公园、河边绿地与大尺度的万亩游憩园交叉分布、交相辉映,融合生态、演艺、文化功能,打造了一批可利用的开敞式空间,森林面积达到4万余亩,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不断增强。小镇平房村实现煤改清洁能源全覆盖,小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数据产业迎来机遇。2023年11月,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落户台湖镇,演艺小镇区域建设数据总部基地,集中承载金融数据专区和文旅数据专区等功能。积极落实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加快数据企业引入,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已完成注册的软件信息企业超40家。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落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坚持“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原则,以打造“演艺小镇数聚台湖”为目标,统筹推进演艺小镇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聚焦“演艺演出+”“数据要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承接文化旅游区外溢,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亦庄新城协同发展,打造“大戏看北京,演艺看台湖”的文化新地标,将台湖演艺小镇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演艺明珠和数据高地、北京市特色小镇标杆。

  二、基本原则

  坚持“副中心质量”的发展标准。坚持高点定位、高位引进、高质培育,保持历史耐心、战略定力,从大局出发,谋定而后动,打通关键节点,拉开城市框架,亮出产业空间,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和减量提质,焕活城镇发展新气象,示范带动城市副中心拓展区小城镇特色化发展。

  坚持“以场汇演、以演带产”的发展思路。深化功能定位,突出演艺文化特色,以国家大剧院舞美艺术中心为龙头,高标准引进、培育优质演艺文化,丰富涵养演艺业态,孵化培育演艺产业集群,与北京艺术中心、北京环球度假区合力打造亮点鲜明的副中心演艺聚集区,引领行业发展、树立行业标杆,助力“演艺之都”建设。

  坚持“一区一河三镇”协同联动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中心城区演艺功能疏解及城市副中心主导功能辐射带动,强化与文化旅游区及其它特色小镇错位发展与协同共赢,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深度融合、彰显京华特色和多元包容的大文化产业。加强与亦庄新城、北三县地区文创产业集群的功能联动,打造区域联动发展的演艺文化特色地区。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顺应自然、传承文脉,落实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花园城市要求,突出生态底色,引绿融城、以水串城,建设集自然体验、游憩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郊野公园和绿道系统,重塑自然人文景观,将演艺活动引向室外,打造全时全域演艺场景,形成组团式城镇空间与大尺度生态景观耦合交融的特色空间格局,持续提高非建设空间的生态价值和景观游憩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落实“七有”“五性”要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从居住、就业、游憩等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出发,提高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的多样化供给能力,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均等的高品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稳妥推动以人民为中心、多元保障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发展目标

  (一)2026年发展目标

  到2026年,小镇交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景观水系基础性工程、生态治理与景观提升工程、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小镇发展框架有序拉开。存量工业用地得到盘活利用,小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演艺文化资源承接初具规模,演艺全产业链加快培育,演艺文化品牌初步形成。“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特色演艺小镇形态和功能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小镇标杆作用初步显现,独具演艺特色、彰显文化自信、汇聚多元活力与文化魅力的演艺文化特色小镇初步建成。

  筑基立架,综合承载力实现新提升。重点道路工程有序推进,地面公交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内外交通循环更加畅通。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及天然气工程投入使用,再生水厂、垃圾转运站等项目稳步推进。宜游宜赏、系统高效的生态城市布局初步构建,重点河道治理、景观提升、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区域职住平衡逐渐提升,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品牌荟萃,人气商气实现新汇聚。浓厚演艺氛围逐渐形成,国家大剧院舞美艺术中心能量逐步释放,“演艺明珠”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活力要素加速集聚。消费环境日益繁荣,假日经济、夜经济等多元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新增5个特色消费场景,培育1到2个北京网红打卡地。

  双轮驱动,产业经济实现新发展。围绕打造“演艺小镇数聚台湖”的目标,高质量发展的演艺文化示范区不断完善,演艺产业发展要素加速集聚,新业态新动能形成突破。加快建设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以数字经济为产业定位,打造数据总部基地,建设金融数据专区和文旅数据专区,吸引4-6家中央企业、部属单位、国资企业的数据业务板块落地先行区,落地至少50家数据要素企业,培育专精特新数据要素企业3家,基本形成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框架体系。

  城乡共荣,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特色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创建乡村振兴“环影宿游”片区,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以旅带农、以农助旅、以旅彰文、以文促旅的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组团发展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更加健全,将示范片区打造成为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平原地区乡村振兴样板。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有效盘活,农文旅融合类优质项目稳步增加,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初现成效。

  (二)2035年发展目标

  到2035年,小镇特色产业集聚,基础功能完备,生态空间精致,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成效显著,基本形成特色鲜明、文化繁荣、活力迸发、魅力四射的演艺文化特色地区;自然亲水、湖映林簇、田园交织、景镇交融的城乡风貌;尺度宜人、空间精致、职住均衡、开放便捷的宜居家园;风情别致、特色突出、美丽和谐、淳朴文明的美丽乡村,基本建成演艺主题与创意文化集聚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演艺文化小城镇。

  四、产业空间布局及定位

  (一)规划引领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提出:围绕台湖演艺小镇,发展创意创作、艺术推广、展演交流等文化创意产业。因镇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建设台湖演艺文化小城镇。

  《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一是将张家湾、台湖、宋庄打造为以创新设计、综合演艺、原创艺术品设计与交易为支撑的特色小镇,发挥“旅游+”和“文化+”功能,进一步聚集产业发展要素、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是积极策划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台湖演艺艺术周、宋庄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文化精品。三是优化重点功能区道路建设,加强环球度假区、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区域内外交通快速联系,打造城市景观大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一是台湖演艺小镇聚焦演艺功能,发展以演艺、文创及配套服务为主的特而精产业,打造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二是发展会议会展业态,建设城市副中心会议中心,围绕文化演艺和会展服务功能提升改造台湖出版物贸易中心,着力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办好绿色发展论坛等主题会议会展活动。三是推动环球旅游与大运河文化旅游联动发展,串联宋庄艺术小镇、张家湾漕运古镇、台湖演艺小镇,策划形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四是依托台湖演艺小镇,大力发展演艺产业生态,吸引创作名家、人才,培育和引进精品剧本创作、舞美“智”造、演艺权威研究与大数据、演艺版权交易、演艺经纪等相关产业,打造品牌戏剧节。

  《北京城市副中心拓展区规划(2021年—2035年)》提出:台湖镇突出演艺文化主题和生态优势,建设演艺主题与创意文化集聚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演艺文化小城镇。

  (二)产业定位

  构建“1+1+3+N”“演艺+”“数据×”产业体系。第一个“1”是以演艺演出为第一核心产业,第二个“1”是以数据要素为第二核心产业,“3”是以创意创作、艺术推广、展演交流为三个主导业态,“N”是配套延伸发展民宿酒店、会展旅游、休闲农业等多个新兴业态,形成“创意—生产—传播—消费”特色产业链,实现自我“造血”良性循环,构建相对完整、独具特色的全域产业体系。

  深耕演艺创意创作,提升演艺产业原创力。聚焦演艺内容创作、舞美制作能力,坚持原创性、艺术性、娱乐性,把握承接中心城区演艺院团和艺术学校疏解机遇,鼓励和引导各类文艺院团、演艺经营主体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剧目,促进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儿童剧等多种艺术门类融合碰撞,加强舞台科技、视觉特效领域探索创新,生产更多符合当下潮流趋势的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演艺内容和形式,成为北京演艺源空间。

  强化演艺艺术推广,增强演艺产业驱动力。促进国有文艺院团和剧场深度合作,支持团场合作、以团带场或以场带团,优化剧场供应机制,激活剧团和项目的生机活力,夯实艺术推广基础。加强科技赋能,探索演艺科技产业“前店后厂”模式,推动元宇宙、虚拟现实、全息投影、多通道交互等前沿科技应用,发展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精准营销等新业态,丰富艺术推广手段,提高艺术推广普及度。充分利用演艺空间、自然环境、职业学校等现有资源,发挥艺术教育、音乐娱乐、休闲游憩、酷玩运动等多元业态虹吸效应,拓展艺术推广机会。

  促进演艺展演交流,扩大演艺产业影响力。坚持国际视野、高点定位、专业视角、精心策划,以独立剧场、演艺综合体、露天剧场等空间为载体,以品牌活动为肌底,注入智能、旅游、商业、研学等多元活力,创新高能级演艺特色体验,重点引进重大演艺奖项、戏剧活动、电影电视、音乐艺术等知名演艺艺术会展、展示、展览IP,逐步培育自有品牌,打响“演艺明珠”知名度。发挥区位优势,积极链接文化旅游区,承接演艺上下游功能,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动、合作共赢,扩大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建设金融数据专区。坚持以“数据金融”为核心,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培育数据金融创业和创新主体,释放数据资源创新动能,打造“数据+金融+产业+生态+人才”全新金融生态圈,构建富有活力的数据金融创新生态体系,促进数字金融企业、产业金融机构、期货及风险管理机构集聚,加强基础金融服务、数据企业投资和数据金融创新。

  建设文旅数据专区。推进演艺小镇数字化转型,引进一批文化旅游数据加工和应用企业,建设文旅数据产业基地。以“创、引、培”为主线,聚焦文化旅游数据全产业链,招引一批结合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的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的文旅数据产业项目,拓展文化消费、旅游休闲等各类数字化场景运用,深化数据技术和数据要素驱动的“文化+旅游+商业”产业融合。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精雕细琢做好城市设计,坚持高品质、低密度、集约紧凑,塑造城野交融、新老相映、多元时尚的小镇风貌。把握开发尺度,加强管控引导,创新运营模式,构建和完善“基础链”“品牌链”“产业链”“乡村链”“生态链”“人才链”“服务链”,通过“七链”融合发力,多维度、分层次、全周期精准支持小镇建设。

  一、保障重大项目,完善市政“基础链”

  构建衔接协调、便捷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匹配重点项目运营时序,保障道路工程在途项目尽早投入使用,支撑小镇客流快速集散。加强小镇对外交通联络,实施通台路、京台路、京湖街等道路工程建设,连接东六环西侧路、九德路等外部通道。健全小镇内部交通网络,重点推动日新路、台湖集租房配套道路、朱家垡北路、工业区西环路等项目,力争尽快实施口小路等项目建设。根据小镇现实交通需求优化区域公交线网,合理安排地面公交站点、快线、普线及与“一区一河三镇”相街接的个性化公交线路,推进建设胡家垡公交首末站,做好慢行交通系统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谋划M102线规划建设,完成重要路口自动驾驶提升改造,初步规划自动驾驶接驳线路,提升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灵活配置社会公共停车设施,满足社会停车需求。

  建设标准适宜、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市政设施。坚持“自然生态、绿色低碳、韧性安全、智慧共享”总体目标,建设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常规能源为辅的多能耦合能源系统,推动构建小镇能源资源供应主网格局,完善配网布局,建设完成台湖图书城项目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工程提升改造及B库屋面分布式光伏项目,加快实施通台路电力架空线迁改工程、创业园路天然气工程。有序推进台湖再生水厂扩建、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垃圾转运站新建工程。

  强化普惠共享、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演艺小镇内普惠幼儿园建设。积极扶持职业教育,吸引更多演艺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机构入驻台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台湖地区一体化村卫生室服务范围扩大,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完成台湖派出所建设。提升职住水平,推动集租房项目加快建设,通过增强社区配建设施的兼容性等方式建设便民服务点,带动周边区域配套设施完善,结合镇区生活圈和村落生态圈均衡设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设施。推进实施台湖演艺小镇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打造体现小镇特色的景观样板路,有效提升区域环境水平和城市风貌。

  二、强化龙头带动,做强演艺“品牌链”

  用足用好国家大剧院资源。围绕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等核心业务,不断加强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高技术保障,打造更加多元化、多功能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充分释放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价值,强化开放、交流、排演和舞美“智”造的龙头作用,吸引更多头部演艺机构和工作室入驻,提升“艺术生产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演艺平台。抓住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发展方向,强化科技赋能,利用5G、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创新演艺形式。依托“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数字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舞美艺术融合发展,打造引领国内外舞美艺术领域数字化发展的新高地,服务于国内外艺术机构、艺术家之间日益频繁深入的数字化艺术交流。完善提升国内唯一集设计、制作、研究、交流、收藏、展陈于一体的舞美主题博物馆,加强艺术普及。

  打造打响优质演艺文化品牌。用好《通州区台湖演艺小镇营业性演出场所审批实施意见》,集约高效利用空间,探索拓展室内室外空间,发展一批特色化剧场群落,打造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聚集高地。丰富演艺品类,重点布局中小型剧目,打造品类多样、题材多元的台湖“演艺超市”,提前谋划安排展演活动,办好“台湖星期音乐会”“台湖爵士音乐节”“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大师课”“北京(台湖)影偶艺术周”等品牌活动,组织更多首发首演活动,形成一系列具有城市副中心、台湖演艺小镇辨识度的演艺品牌。结合演艺IP与台湖特色,设计和推广台湖礼物、台湖文创产品。积极引进、承办具有影响力的演艺演出行业活动、赛事、学术交流。推动引进全球优质演艺和科技资源,搭建国际演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先进数智舞美技术推广、演艺产业推介、相关学术研究等活动开展,进一步提升演艺小镇知名度。

  三、打造示范项目,培育特色“产业链”

  高标准做好台湖图书城提升改造。聚焦“演艺特色会展、产业孵化、沉浸式主题娱乐、演艺数字赋能”四大产业业态,深化招商推介,积极对接国内外主力IP,打造夜经济地标。推动会展特展、演艺工作坊和产业孵化空间投入运营,保障Liverse音宇宙项目实现运营,B库更新升级为集沉浸式商业、艺术展廊、数字场景空间、产业集群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活动综合体,打造文旅数据专区、共创演艺文化创新区、共建城市更新示范区、共享新型消费聚核地。

  发挥北京交响乐团专业引领作用。围绕交响乐体验馆、青少年艺术交流中心、行政管理中心、音乐家工作室与排练空间等功能,做好“交响+”大文章。发挥市属文艺院团在艺术普及、文化惠民等方面主力军作用,联合台湖演艺小镇学校资源共同打造青少年艺术基地,“孩子们走进大舞台、大师们走进小学校”。紧扣“音乐、艺术、开放、共享”四个关键词增强影响力、吸引力,与台湖演艺小镇和文化旅游区形成联动发展,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演艺、艺术教育和艺术产品等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市民文化体验。

  加速打造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充分利用“两区”和国家“数据二十条”、北京“数据二十条”政策,推动台湖演艺小镇承接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文旅数据专区、金融数据专区建设,建设数据总部基地,以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持续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属国有企业以及民营数据要素型企业等开展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有针对性吸引和培育数据要素类的重点企业集聚,加快数据要素生产、流通、应用的全产业链总部型企业招商引智,支持相关数据产业向通州片区聚集,构建数据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北京数据服务产业高地。

  加快京城重工项目产业谋划与落地。聚焦演艺文化、新型消费、智慧场景等多种业态功能方向,明确产业发展方案并推进实施,搭建演艺小镇元宇宙智慧应用场景落地载体,打造集消费场景、体验场景、文娱场景等多个应用场景有机结合的高品质演艺文旅商创新空间,形成与图书城文旅商联动、错位发展的新格局。用好《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政策支持,借助环球度假区影响力,努力吸引头部网络视听平台企业布局共性技术平台、优质文旅项目,以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为牵引,不断完善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业态。推动演艺、数据产业与网络视听产业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激发文化+科技潜能,以网络视听产业助力“1+1+3+N”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演艺功能配套,提高演艺产业吸引力。灵活使用现有空间补充消费配套,引进复合型商业品牌,将咖啡工厂、轻食简餐、零售文创、图书影音、剧场展览、儿童游乐等场景融入空间综合体验,力争落地布局一批新消费、新文化知名品牌旗舰店、首店、体验店等,促进消费升级。围绕“食、游、购、娱、展、演”等多元素,整体开发打造演艺特色文旅消费街区,与国家大剧院舞美艺术中心等演出活动场地形成有效呼应,促进消费延长和良性互动,形成艺术创作与商业运营相结合的“演艺+”模式。

  分梯次多渠道推动产业空间释放。加快做好成熟地块上市准备,同步对接优质产业资源。适度开展演艺类临时活动、绿化美化、打造网红观赏点或补充演艺核心区停车等配套功能,激活土地价值。推进国有地块土地征拆及地块整理工作,用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优势,推动政府平台公司积极参与存量国有用地更新工作,通过“一企一策”模式实现“腾笼换鸟”,产业迭代升级。发挥现有园区空间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地演艺工作室、工作坊,促进演艺生态繁荣。

  四、振兴集体经济,加速提质“乡村链”

  加快集体用地统筹利用。发挥好镇级联营公司在土地资源统筹利用、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作用,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集体经济建设。加快对接引入投资实施主体,推进集租房项目落地建设,尽快推动老北京文化产业园项目开工。综合统筹镇域可利用产业用地,加快对接和引入酒店、餐饮、娱乐等优质文旅资源,推动集体土地,促进村集体增收。配套建设高水平旅游生活设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充分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等存量资源,通过合理布局,拓展更广阔的集体产业发展新空间。

  打造特色民宿集群。扶持规范民宿发展,打造以唐大庄村为核心的“环影宿游”片区,将主题娱乐结合村域水林田草生态要素,打造小山环湖、绿草茵茵的连片式主题民宿群落,发挥民宿主理人专业优势,搭配互联网智能酒店管理系统,实现高品质乡村民宿自助式体验服务,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形成民宿组团网红打卡地。深入发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延长民宿产业链,将民宿产业与研学、文化、节庆等产品深度融合,探索设立青少年第二课堂,引进研学品牌,开发农耕农事农具等研学课程体系,打造青少年现代农业教育实践基地。结合演艺特色,探索光影剧本杀等轻型文旅产品,打造体量轻、投入小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促进农文旅商融合。充分发挥现有农业资源带动作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镇村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多元功能,形成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结合各村庄自身特色禀赋,整合周边农田、林下空间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采摘、农业设施、旅游观光、网红露营地、特色餐饮接待等配套产业,打造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样板。

  五、擦亮绿色名片,激活蓝绿“生态链”

  厚植生态优势。大幅提高生态空间规模与质量,构建宜游宜赏、系统高效的全域绿色空间结构。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农业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台湖公园、万亩游憩园、萧太后河公园等多个特色公园,打通万亩游憩园景观步道,完善绿色健康慢行系统,全面提升绿色空间景观游憩功能,实施万亩游憩园供水及景观提升工程,适度配置旅游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加强水生态建设,有序推动河道治理工程。维系水域空间生态健康,提高河岸亲水性,塑造功能协调、风貌和谐的滨水空间。

  激发绿色动能。在小镇特色公园、滨水空间等绿色空间适度开展科普研学、休闲体验、观光旅游、户外表演等活动,增加灯光音效、互动装置等数字科技场景,利用光影效果延伸满足夜间游览体验,布局小巧精致、开放多元的营地、乐园、剧场等互动空间,发展现代生态旅游与多元融合产业,打造大自然中的潮玩艺术乐园。聚焦小镇核心功能,拓展演艺演出的外延可行性,推进万亩游憩园与文艺院团、创作团队合作开发“公园+剧场”“公园+演艺”“公园+新潮娱乐”产品,推出沉浸式文化主题娱乐新产品,提高公园深度体验附加值。引入专业运营方,探索打造天文观测、露天演出、户外运动、荒野市集、快闪野奢帐篷与自然生态融合潮流集中地。

  六、多方合作联动,共建共育“人才链”

  用好小镇学校资源。发挥专业院校人才培养优势,加大专业师资力量配备,对接专业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积极开展舞美、乐器、新媒体等艺术特色教育,开设特色课程,为演艺小镇输送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联动、产教融合,采取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人才共育等模式,积极对接国家大剧院、北京交响乐团、环球度假区及市内其他院团资源,开展定向合作,构建多维度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新形态的产教融合型演艺教育共建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支持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加强学校美育建设,联动周边国家大剧院和北京交响乐团等资源,以社会大课堂、研学、体验培训等方式开展艺术教育帮扶,支持青少年艺术特色发展。

  搭建系统化人才服务体系。用足用好城市副中心人才服务“直通车”制度、通州区“运河英才计划”等市区一系列人才政策,加快优秀演艺人才引进和孵化,提供资金、入学、医疗、住宿等配套服务,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在特色小镇集聚。重点关注青年文化人才的需求及实际困难,打造适合年轻人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供便利化、低成本的创作空间和居住空间。推动打造文化艺术人才交流基地,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提供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人才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活力。

  七、加强招商引资,优化营商“服务链”

  丰富专业化招商手段。以运营前置为导向,赋能台湖演艺小镇全过程管理,实现小镇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搭建多渠道招商平台,引进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和运营团队,加强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双轮驱动,加快演艺头部企业和优质资源落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包装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面向全市、全国进行重点招商,积极对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高校等,精准选商,以商招商,推动形成演艺产业集群。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多种方式促成招商引资。

  加强多元化资金保障。用好北京市对精品艺术创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市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办理各类项目立项等前期手续,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小镇建设。支持引导小镇投资运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探索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小镇有一定收益的产业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探索联合行业龙头、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文化演艺产业基金,通过发挥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的优势,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着力提升行政服务水平。针对演艺领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落地“一站式”服务,精准对接、及时反馈企业需求,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层面更多演艺文化政策制度在演艺小镇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思维,激发国有院团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加大对民营演艺机构和优质演出剧目的扶持力度。加强演艺文化领域规范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和通州区委区政府统筹领导下,整合各方力量,引导发挥市场作用,构建市区联动、政企合作、共建共治的多元协作的工作格局,把台湖演艺小镇规划好、建设好、运营好。

  二、抓好工作落实

  坚持目标问题双导向,以全面拉开小镇框架、构建演艺全产业链为目标,细化梳理现状问题,统筹安排实施时序,明确近期重点任务,保障每项工作任务明确、权责清晰、推进有序。

  三、强化政策支持

  用足用活国家、北京市、副中心相关政策,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文旅数据专区和金融数据专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存量工业资源盘活改造“一企一策”“一厂一策”研究,结合实施主体需求,明确各类改造的实施模式和运营模式,促进文旅及演艺产业资源落地。

  四、积极宣传推广

  搭建营销推介“全矩阵”,增强公众对演艺小镇的认识了解,有效组织引导公众参与小镇规划建设。挖掘塑造小镇特色IP、精品活动和品牌形象,整合包装台湖镇域及周边文旅资源,推出小镇整体宣传平台,灵活运用全媒体平台和新营销手段,用流量造声量,进一步拓展小镇知名度和美誉度。

(责任编辑:penglaike)

原文链接: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