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将获得:
政策推送
个性化推送政策信息
政策查询
海量官方政策原文信息
企业查询
快速查询企业
数据导出
支持政策信息数据导出
400-086-8855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 关于深圳市罗湖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深圳市罗湖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4日 09:21:36 发布部门:深圳市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 收藏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委八届二次党代会、八届四次全会精神,锚定创建“三力三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目标,按照“12345”重点工作安排,推动经济实现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安全保障不断加强。全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7.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9.5亿元、增长56.05%(剔除新体制分税比例等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5.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同步。

  (一)千方百计保增长促发展,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初步预计,经济总量突破2800亿元、增长7.0%左右,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400亿元、增长10.0%左右,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87亿元、增长8.5%左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7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75%。创新动能稳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近220亿元,占GDP比重达8.0%。经济产出效益持续提高,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35亿元,经济密度位居全市前列。人均GDP达26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质量提升,全年固投突破400亿元、增长7.0%。创新发行全市首支学校及体育馆停车场专项债。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9.5亿元、同口径增长15.3%。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源动力工程”,优化招商工作体系,构建“1+5+5+10+N”体系,组建5支青年招商先锋队、10个街道招商先锋队。创新招商新模式,成立产业招商服务公司,创新设立京津冀、长三角投资服务办公室。加大赴外招商力度,全年赴欧洲、东南亚、北京、上海等境内外64个城市开展招商引资184次,举办73场招商推介会,累计拜访988家企业,成功落地华润电力煤炭集采总部等301家重点企业。成功举办2023年罗湖区招商大会,签约项目68个、意向投资额达1236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投资项目分别达到8个、5个、10个。

  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新增市场主体3.7万户、累计达30.6万户,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达244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全力引进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布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等8个领域领军人才政策实施细则、深港人才交流项目支持等13个港籍人才专项支持政策实施细则,设立港籍人才服务专窗、港澳青年人才驿站。举办线上线下高校引才活动26场,赴北京、武汉等开展“双招双引”活动6场,引进2个院士团队,全年共引进在职人才4887人、留学回国人才739人。加大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发放7.2亿元扶持资金助力企业发展。设立首支“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7亿元。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金融能级持续跃升。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财富管理专项政策、建设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若干措施。布局金融“一带五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打造财富管理集聚园区、私募量化交易园区、数字人民币产业园、保险创新试验园区、黄金金融特色园区等五大产业载体。举办“深圳创投日”走进罗湖专场活动、深圳(罗湖)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发布活动、全国首场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嘉年华活动等高规格活动。举办30场“融·易·罗湖”,新设“金融驿站”8处,为辖区企业授信超80亿元。联合深圳通全国首发“数币公交行”硬钱包使用场景。全年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6家、地方金融机构1家、其他金融机构23家。

  商贸活力不断增强。出台《罗湖区建设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锚定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目标,加快5大特色消费街区建设。街区品质持续焕新。人民南深港融合消费街区完成汇金天琅、湖心公园等4个深港融合消费街巷创建,完成罗湖商业城业态升级工作方案。蔡屋围国际高端消费街区完成万象城一期和三期连廊建设,稳步推进国际化示范街区一期项目建设。笋岗家文化主题消费街区新罗湖会客厅一期、二期项目稳步推进。水贝黄金珠宝消费街区完成街区品质提升项目立项。街区业态加速升级。全年引进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45家。成功引进开心麻花等示范项目,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规模持续扩大,累计进出口额突破70亿元。全年投入2.35亿元开展汽车、黄金珠宝等各类促消费活动,全力激发消费潜力。

  战新产业持续集聚。聚焦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大健康、现代时尚等产业集群,新引进战新产业集群企业112家。大健康产业领域发布“医美十条”,支持在春风路沿线布局头部医疗美容企业,打造医美产品供应链新业态。数字创意产业领域加快动漫基地升级改造,建设罗湖首个专业化数字创意产业园区。安全应急产业领域助力深圳城安院组建由院士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一体化城市安全产业平台。加强深港创新合作,挂牌成立全区首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成功签约香港青年创新创业项目4个。创新要素集聚取得突破,深圳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成功落地,全年引进国高企业147家,新增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2个、市级以上创新载体10个。

  商务服务蓬勃发展。出台《罗湖区创建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制定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规划设计咨询十条”“律师、会计和资产评估十条”。新增城脉中心、物资置地大厦、华润大厦等3栋专业特色园区(楼宇)。深化与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战略合作,搭建深港企业创新发展平台。力促商文旅融合发展,全市首家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在金威大厦挂牌,入驻企业近50家,助力旅游业实现140%高速增长。水贝国际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IBC珠宝艺术世界、水贝万山珠宝文化产业园获评市工业旅游示范点。

  特色经济亮点突出。绿色低碳产业持续壮大,新引进绿色低碳企业21家,全国燃气行业首家“双碳”研究院、全国首个燃气碳排放因子数据库—零碳环境能源研究院在罗湖成立,联合蓝海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超前谋划低空经济,在大梧桐举办2023年大湾区国际无人机竞速邀请赛,助力水贝国际推出低空观光体验活动。推动平台经济加快发展,落地优合集团全国食品冷冻交易平台,集聚11家冷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功引进华润电力煤炭集采平台,年产值超100亿元。推动黄金珠宝、直播经济协同发展,出台发展直播电商经济若干措施,助力区内企业联合快手电商打造“深圳珠宝产业带快手电商直播基地”,举办“珠宝新IN象”水贝电商直播节,直播交易总额超亿元。

  (三)大力推进重点片区建设,发展引擎更加有力

  清水河总部新城加速蝶变。片区成功纳入全市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布局建设清水河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开发建设”项目成功立项,纳入市重点区域和市重大项目,开展玉龙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深汕高铁罗湖北站征拆进度超80%,成功推动中粮、铭基签约搬迁。加快供港活口仓搬迁,推动坪山新址土地出让。片区交通持续改善,玉平大道南延通道项目成功立项,清水河一路、环仓南路、清水河三路南段加快建设,油气路、清宝路、清水河四路(南段)等道路建成通车,清水河复明工程顺利完工。产业空间加快释放,完成清水河片区05-11-01北地块重点产业项目遴选,澳康达“工业上楼”项目成功纳入全市“工业上楼”项目清单,珠宝产业中心、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大厦、恒力科技大厦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清水河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土地供应2.58公顷。

  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提速提效。出台《罗湖区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加速推进罗湖深港青年创业园(玛雅城)、罗湖深港融合发展交流中心、罗湖深港合作产业园等八大深港融合示范项目。加快推动罗湖口岸升级改造、文锦渡口岸升级改造前期工作,推动莲塘口岸服务品质提升。谋划在B1地块规划建设跨境金融、国际贸易、生命健康合作示范园区。推出《罗湖港人一本通2.0》,打通港人港企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罗湖口岸港人服务中心启用。探索深港规则衔接,全国率先实现深港信用信息跨境流通,落地信用卡、信用贷两大应用场景。试点在公立医院开通香港医疗商业保险直赔服务。举办“罗湖深港文化月”活动,吸引港人北上471万人次“打卡消费”。首次赴港参加“潮活11”展会,超6万人次打卡罗湖馆。

  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实现新飞跃。大梧桐生态融合区成功纳入市重点区域,成为我区第3个市重点片区。编制《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综合规划》《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空间规划纲要》。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二期工程立项,大望桥拆除重建工程北侧钢栈桥建成通车,东部过境大望立交涉及的梧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草局评审,启动梧桐山通信楼解危活化改造,大梧桐国际会议中心形成概念规划阶段性成果。存量园区提质改造步入快车道,开展福泰克厂、威健厂等园区建筑设计,预计释放产业空间6万平方米。策划“梧桐+”系列品牌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片区IP形象,成功举办毛棉杜鹃节、梧桐山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提升片区显示度。加快开通“梧桐小巴”山顶线,推进梧桐春天、大望立交桥下等4个停车场建设。

  (四)锐意进取深化改革攻坚,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土地空间拓展抓出成效。实施产业空间挖潜和存量产业园区(楼宇)提质增效“两大行动”,集中攻坚25个重点项目,力争两年内释放土地75公顷,新增、焕新产业空间270万平方米。强化重点企业空间保障,修订《罗湖区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办法》,出台《罗湖区重点产业项目联合申请用地实施细则》。加快城市更新土地空间释放,完成仁恒世纪大厦、特力金钻交易大厦等14个项目规划验收,释放产业空间约81.59万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3.0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3.48万平方米。完成中国物贸大厦、深业泰富-大兴汽车-人才市场、澳康达工业上楼等5个项目计划审批,完成新新地酒店城市更新单元、海关草埔生活区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等7个区级规划审批。完成城市更新供应土地8.9公顷、旧住宅改造土地供应6.41公顷,推进小坑工业区、水贝变电站等土地整备。

  基层治理改革多点开花。制定《罗湖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行动方案》,推出六大领域改革。创新网格管理机制,统筹整合“格、事、人”,实行网格“一网统筹”、线条事务“一网统管”、人力资源“一网统用”,建立分片包干、巡办衔接、条块转换等机制。在全市率先构建“智能分拨、提速即办、疑难吹哨、主动预警”民生诉求智慧管理体系,全年累计办理民生诉求11.5万宗,办结率98.19%、满意率99.84%。开展“城市管理智慧一体化”试点,构建区、街、社区、社会主体四级主体事件闭环处置网络,依托AI视频智能发现与提醒,促进共管共治。

  营商环境改革获新成效。出台《罗湖区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动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关联电子证照率达71.96%,实现468个事项“全市域通办”,淄博、潮州等17个地市超900个事项可在罗湖“跨域通办”。“首次在深就业补贴”等6个事项新纳入“反向办”服务,累计推动10大领域、45个事项实现“反向办”,惠及群众超100万人次、企业超1万家。优化港人港企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动深港跨境信用改革,为港企申请境内信用贷款近26亿元。推出13个港澳居民企业一件事整合办主题服务,办理时限最高压缩37%,减少跑动次数最高达50%。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出台产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开工零等待”实施办法,促进重大项目投资建设。

  企业服务改革持续深化。构建分级分类大联动服务体系,组建174个专项服务小组,实现“四上”企业服务全覆盖。落实市级助企行“七个帮”,制定《罗湖区“益企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等系列助企惠企方案。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3条,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举办系列助企活动,高质量举办2023年“企业家日”暨“惠企助企月”启动仪式,推出6大方面、31项惠企政策和活动。开展空间开放日活动,为辖区15家企业解决产业空间需求近10万平方米。优化企业服务方式,创新搭建政府物业、社会物业市场化推介平台“寻空间”,收录物业园区170家。推行“免申即享”惠企服务新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企业找政策”到 “政策找企业”转变。推出首批次国高、专精特新产业扶持等17项产业扶持政策和4项个人补贴“免申即享”,惠及企业264家、超3000万元。

  (五)持续深耕城区功能品质,城区质量不断提升

  打造枢纽罗湖。持续发力轨道线网建设,11号线二期红岭南站、5号线西延主体结构进度均超80%。加快推进骨干路网建设,春风隧道、深南路东延形象进度分别达80%、60%,加快推进罗沙路改扩建、宝岗立交改造、宝安路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提升城区交通品质,完成嘉宾路、宝安南路、书城路等道路品质提升,完成望桐路等11个路段、7.2公里非机动车道建设,推动9号线园岭站、7号线笋岗站周边地块连通工程建设。加大力度缓解停车难问题,完成美荔园大厦机械式立体停车项目,新增停车位220个。

  构建精致罗湖。制定《罗湖区街区精致化建设八大行动计划(2023-2025)》。实施绿化提升行动,推进5个社区公园,3个口袋公园建设,美化高架桥立体绿化3处,新建轨道交通路段绿化恢复面积近3万平方米。实施第六立面提升行动,完成第六立面提升2处。实施城市家具小品提升行动,改造提升街区公共节点3处,打造户外广告招牌示范道路5条、示范街区1个。落实山海连城计划,推进市儿童公园品质提升、围岭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新建、改造郊野径15.48公里,推进红岗公园改造提升及周边生态廊桥(中、西廊桥)、围岭公园-东湖公园连廊天桥、环深圳水库绿道(一期)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14类场所垃圾分类全覆盖。

  建设绿美罗湖。出台《罗湖区打造“低碳先锋城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年)》,锦田小学、市儿童公园、区中医院3个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8个项目入选第三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怡景幼儿园、锦田小学和知汇广场三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项目获评“2023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全市首个零碳文体公园翠湖文体公园顺利开园。启动金湖上下水库、小坑水库碧道建设,打造莲塘段边界线双拥共建示范带。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PM2.5平均浓度16.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8%。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24个生态文明考核断面达标。在全市率先获评“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新时代·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双荣誉称号。

  打造韧性罗湖。积极谋划推进新时代建设领域“三大工程”,率先出台城中村改造区级工作方案,罗湖村、章輋村等5个城中村项目纳入住建部城中村改造项目库,并同步开展前期研究。推进水贝万山等产业主导类项目立项,建立老旧小区六类项目库,完成9个城中村综合整治提升。印发《罗湖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推广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建成超充场站1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814个、充电桩(枪)数20291个。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推进综合管廊、输变电站、高压走廊等17个供电节能项目建设,加快梨园变电站及出线管廊、珠宝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建设。完成138个优质饮用水入户达标小区创建,推进鹿丹村调节池、滨河雨水泵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建设。新增海绵城市3.15平方公里。完成“瓶改管”增补项目,惠及2.47万户。加大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力度,完成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及新加装294台。

  创建平安罗湖。辖区生产安全事故连续四年保持下降趋势。加强汛期风险管控,建立地铁站地下空间“六方联动”防汛应急联动机制,成功防御暴雨34场、台风4个,统筹各方力量妥善高效完成“9.7”特大暴雨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在全市率先采用全覆盖纳管模式预防地质灾害,创新“监测设计+专业示范”“AI+物联网”方式,对32处边坡实施全自动监测。出台《深圳市罗湖区城中村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完成4个城中村整治,提升城中村供用电安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抽样检查及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城镇燃气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平战一体、上下贯通、军地协同机制。

  建设法治罗湖。升级街道“平台统筹+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抓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年开展线上法律直播400余场,覆盖约12.1万人次,线下开展法治宣传189场次。推出罗湖区“法治资源电子沙盘”,集中收录252个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信息,为企业、群众架起法律服务“民心桥”。率先试点成立深港家事调解服务中心、罗湖区深港融合发展法律服务站,开展“湾区同援”行动。成立区劳动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565件,调解成功率95.8%。

  (六)用心用情发展民生事业,民生保障更加坚实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加大教育学位建设,推进翠园中学、罗湖外语学校、美术学校等4所高中新改扩建工程,完成湖贝小学等5所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4650个。新开办幼儿园4所,新增托班31个、托位620个。完成8所学校校园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推进集团化办学,新增中小学教育集团3个、幼教集团2个,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率超83%,8个集团入选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打造特色幼小衔接实践品牌,4个幼小衔接活动方案被评为省级优秀案例。实施“领鹰工程”“苗圃工程”,评选12名学前教育“苗圃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湖高级中学、滨河实验中学、布心小学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智慧教育示范校。滨河小学、洪湖小学、笋岗小学和罗湖小学成为区级融合教育示范学校,获评“广东省特殊教育建设随班就读示范区”。

  医疗卫生强基增效。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区疾控中心新址改造、区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拆迁安置工程、区中医院扩建等项目启动建设。推进罗湖医改3.0改革,完善“防、治、康、养、护”全链条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促进“五个融合”。成立罗湖医院集团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打造10家特色社康中心。大力引进医疗领域人才,新增“三名工程”团队4个、全科医生48名、公卫医师72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6.48名,提前实现“健康中国建设2030”目标。罗湖医改获《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大奖。获评全市唯一的“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

  文化体育活力彰显。稳步推进文体设施建设,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一期正式开放,二期完成建设,加快美术馆升级改造、文化馆新馆、主题博物馆等项目前期工作。丰富文体活动供给,举办一批高品质文体活动,推动爱国路迎春花市回归,创办“荷花音乐节”“商圈潮流音乐会”品牌,举办ATP网球挑战赛、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等各类赛事活动,开展梧桐绿道欢乐跑等35项、500场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上线运动场馆183家,入场锻炼人数82万人次。创新深港文体交流活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深港跨境单车游等系列深港活动。

  民生兜底牢固有力。在全市率先成立区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新建3个街道长者服务中心、5个社区长者服务站,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点覆盖率达69%。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8793套,供应保障性住房5182套,为1731名人才发放租房补贴2751.5万元。全力稳就业,举办招聘活动106场、提供岗位超4.2万个。创新零工市场服务体系,提供零工岗位超1000个,为超过3万人次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超6000万元。出台“1+4”民生微实事政策文件,投入1.64亿元资金实施800余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大爱罗湖”等慈善项目投入资金超470万元,关爱各类群体超4400人次。开展困境儿童关爱项目,服务3000人次。新增3个市级、16个区级儿童友好学校,1个市级、5个区级儿童友好医院。

  “百千万工程”有力落实。建立罗湖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高效统筹、有力落实“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扎实开展人才支援、消费帮扶、劳务协作、基层结对等对口协作工作,重点以产业合作促进结对地区经济发展。建成潮州-罗湖创享岛,为全省首创市区共建“反向飞地”。推动隆林润世华风电、汕尾(陆丰)临港产业园、陆丰康佳集团半导体光电显示及终端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发动社会力量向结对地区捐赠资金(物资)超1200万元。加强人才交流培养,会同市级部门向隆林、西林选派专业技术人才30人。

  此外,信访、统计、计生、民族、宗教、人防、外事、双拥、科普、档案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罗湖加快“三力三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还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和挑战。但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条件,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罗湖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综合罗湖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现阶段发展水平,初步提出2024年罗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亿元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7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同步。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做好2024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区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创建“三力三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

  力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一带五区”建设,依托五大园区集聚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金融业态。重点抢抓数字金融风口,聚焦数字金融,力争引进培育不少于15家数字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重点升级跨境2.0场景,全面提升境外来华人士在深支付消费体验,在智慧养老消费、智慧园区等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开放式数字人民币展厅。对接全球国际财富管理机构,依托城脉中心集聚更多财富管理机构。提升私募基金园区规模,力争引进私募机构不少于15家。探索打造保险创新先行示范区,出台支持保险业发展相关措施,鼓励保险参与社会治理。发展黄金金融,依托黄金流转综合服务平台,搭建集供应链金融支持、共享展厅等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举办“融·易·罗湖”活动12场。全年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6家。

  力促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提升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优合全国食品冷冻交易平台能级,积极引进香港各类“贸易大王”等贸易型、平台型总部,协助道旅科技等平台拓展业务。推动产供销一体化,争取更多大型工业制造业企业在罗湖设立销售公司、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做大做强零售电商平台,加快研究平台企业差额征税等问题,吸引更多即时零售龙头平台在罗湖布局。大力发展垂直电商、直播电商,争取引进国内一流电商平台,推动商贸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消费品、轻奢品总部企业、品牌企业在罗湖设立代理商、运营商。积极发展物流供应链产业,依托清水河片区打造集商超配送中心、智能分拨中心、智慧冷链仓储及物流研发管理等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物流保障平台。

  力促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用好“规划设计咨询十条”“律师、会计和资产评估十条”等扶持政策,吸引一批高附加值专业服务业头部企业,打造营收超亿元专业特色楼宇2栋。支持人力资源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推动人力资源业向高端人才寻访、人才测评等业务转型,新增人力资源企业不少于15家。集聚更多国际知名管理咨询企业,推动辖区会计、审计、管理咨询、人力咨询等专业人才高端化、国际化。做精做专法律行业,争取设立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旅游业,提升金威旅游大厦功能品质,推进太平洋商贸大厦、HALO广场2个旅游产业园建设,全年新增旅游产业链企业不少于20家。

  大力培育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构建创新生态,聚焦“20+8”产业集群,全年新引进科技企业50家,引育国高企业120家。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载体,争取引进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分院、分中心,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载体5个。积极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集聚区,引进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全国百强企业,瞄准软件与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吸引一批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支持罗湖投控大厦申报“深圳软件名园”,全年新增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不少于20家。打造医美“一街一区”,用好“医美十条”,在春风路沿线布局头部医疗美容机构、医美药品、器械批发零售企业,在口岸片区打造集医美、旅游、跨境消费于一体的消费集聚区。推进动漫基地升级改造,建设罗湖首个专业化数字创意时尚产业园。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出台文商旅低空应用措施十条,构建“产业+场景”双轮驱动低空经济体系。增强低碳经济发展能级,出台绿色低碳措施十条,依托重点片区、特色消费街区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试点。

  (二)以强化新型消费供给为发力点,着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

  加快推进特色消费街区建设。加快五大特色消费街区改造升级,东门活力时尚消费街区完成步行街改造提升一期、二期以及智慧商圈建设,通过商务部“全国示范步行街”考核验收。优化水贝黄金珠宝消费街区,完成水贝时尚设计总部经济集聚区街区品质提升工程,推动水贝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蔡屋围国际高端消费街区完成国际化示范街区一期建设,引入一批国际顶奢、高奢、潮奢品牌。人民南深港融合消费街区完成5个深港融合主题商务楼宇综合改造,推动罗湖商业城、人民南南洋服装批发市场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笋岗家文化主题消费街区,完成新罗湖会客厅一期、二期项目建设,聚焦工艺品设计打造虚拟展厅、AR互动等新场景。

  巩固扩大传统消费能级。加快集聚全球优质品牌,鼓励中高端品牌在罗湖设立区域性总部、独立法人机构等,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实施“品牌瞪羚”计划,聚焦黄金珠宝等优势领域培育3个以上引领性本土消费品牌。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全年争取引进各类品牌首店30家以上。加快建设以汽车、黄金珠宝、潮流时尚、文化旅游、生活家居为特色的消费集群,建设新能源汽车消费城、时尚和智能家居消费体验中心,推动传统零售企业拓展新零售业务。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场场都精彩,办好罗湖美食节、国际珠宝文化节、家居装饰文化节、东门68小时不打烊等系列促消费活动。

  全力激发有潜力的新消费。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培育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鼓励开发黄金珠宝、家文化、啤酒文化等精品路线,挖掘梧桐山水人文资源,引入品牌酒店和特色民宿,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康养、绿色消费。发展赛事经济,办深圳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推动“演艺+旅游+消费”和“赛事+旅游+消费”融合发展。举办系列深港特色促消费活动,以人民南深港融合消费街区为载体,做优做强服务港籍、外籍的特色消费载体和服务,优化港人北上跨境消费便利性。

  (三)以建设重大战略平台为突破口,打造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高质量推进清水河总部新城建设。统筹片区规划设计,完成清水河片区法定图则修编、玉龙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推动玉龙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项目动工建设。优化轨道路网建设,全力完成高铁征拆任务,加快推进罗湖北站上盖项目,开展轨道交通25号线清水河段站位调整规划研究。加速市政道路建设,完成玉平大道南延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实现环仓南路、清水河三路全面开工,清水河一路、清水河五路全线贯通。加速产业空间释放。加快中粮、中通、金运达地块等城市更新项目,推进珠宝产业中心、软通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恒力科技大厦主体封顶、新材料产业大厦竣工交付。

  高水平推进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建设。强化规划引领,深度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发展规划,加快编制空间、产业、交通规划,深化与香港产业深度合作及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速落地一批深港合作重大示范项目,推进罗湖口岸升级改造、文锦渡口岸功能调整,争取在莲塘口岸全市率先试点开展旅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盘活口岸片区低效物业、闲置用地,探索B1地块深港合作新模式。深化深港交流交往,办好2024年深港文化月系列活动,加强与香港各界对接,定期开展深港交流活动。

  高规格推进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建设。推进政策制度创新,探索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EOD模式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大望桥建成通车,力争开工建设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二期工程,加快东部过境大望立交前期工作,推动龙过水立交、新规二路完成立项。完成梧桐山通信楼活化改造,年内对外开放。加快P2、梧桐春天、梧桐凤凰谷、大望立交桥下等4个停车场建设。谋划深港合作创新平台,与香港联手构建“梧桐山-红花岭-八仙岭生态走廊”,共建“深港生态融合发展区”,力争推动上升为以生态为导向的深港合作重要平台。打造“梧桐+”品牌形象,举办毛棉杜鹃节、梧桐山音乐会、梧桐山登高赛等系列活动。

  (四)以聚集优质要素资源为着力点,塑造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以更大的力度招商引资。锚定目标,聚焦金融、商贸、商务服务三大优势产业,软件信息、现代时尚、大健康三大战新引擎,以及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三种经济形态,瞄准央企总部企疏解、500强中国总部,精准招引规模大、赋能强、效益高的企业。创新招商方式,强化链式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等招商模式。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辖区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优链强链、短链延链、断链补链精准招商。实施资本招商,以政府投资基金为龙头,带动社会资本发力,以股权投资做产业导入,以创新方式培育产业。实施平台招商,依托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等重大交易平台和创新载体平台,打造招商“强磁场”。高质量举办好区级招商大会、“20+8”产业集群系列招商活动。

  以更强的决心拓展空间。加速推进产业空间挖潜和存量产业园区(楼宇)提质增效“两大行动”,加快动漫基地、福泰克厂、威健厂、皮带厂等一批园区升级改造。推动澳康达“工业上楼”项目动工建设,探索推动一批“工改工”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动城市更新空间释放,完成清水河中通地块等3个项目计划审批,推动布吉农批城市更新单元等4个项目区级规划审批,推进笋岗客整所DY03土地整备,加快笋岗客整所DY04、中粮地块等城市更新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海关草埔生活区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蔡屋围统筹片区项目征拆工作,推动蔡屋围统筹片区二期子项目D等5个项目新开工。完成宇宏大厦、城建大厦等6个项目规划验收,全年新增产业空间40万平方米。推动国企购置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按照“拎包入住”、“保本微利”提供给重点企业。探索国企租用社会物业,并纳入创产用房管理。推动股份公司将自有工业园区改造成产业用房。

  以更实的举措汇集人才。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教育、医疗等领域高层次人才政策,创新海外引才、柔性引才等方面政策。创新人才招引方式,实施罗湖人才“十项行动”,加强“以赛育才、以会引才、以才引才”,大力引育顶尖科学家及团队、高精尖缺人才、技能工匠、青年后备人才,全年新引进各类人才超1万人以上。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升级“菁英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服务工作流程,推动更多人才服务事项实现“反向办”“免申即享”,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解决好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加大深港人才交流合作,持续开展深港科技联合公关、青年合作交流、创业项目对接,举办深港人才合作交流品牌活动。

  以更高的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创新政务服务,深化秒批、无感申办、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等服务,拓展纳入“反向办”“免申即享”服务事项,实现全区重点楼宇“数字窗口”全覆盖。做深做实惠企服务,升级企业服务平台,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提升企业诉求办理满意度。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3条”,办好企业家日等活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深港跨境医疗商业保险直赔改革,争取推动健康体检场景上线。扩大深港跨境信用改革成果,将试点范围扩展至境外更多地区和场景。

  (五)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展现城区功能品质提升新作为

  推进枢纽城区建设。推进轨道线网建设,加快深汕高铁、5号线西延、11号线红岭南站、17号线一期建设,推动完成笋岗客整所上盖项目国际咨询。加快骨干路网规划建设,推动春风隧道等建成通车,加快深南东路东延工程建设,启动罗沙路改扩建、宝岗立交、东门路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宝安路北延、红岗路改扩建、翠竹路北延前期工作。提升智慧交通水平,在笋岗试点打造“智能网联公交示范线+智能网联终端服务展示”,在大望片区试点设立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完成东门时代广场、金威大厦、宝岗路3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房地产大厦、芙蓉宾馆等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深化停车设施共享和停车资源挖潜。

  着力优化市容市貌。聚焦街区精致化行动,推进“八园连通”建设,加快市儿童公园品质提升、围岭公园-东湖公园连廊天桥、红岗公园改造提升及周边生态廊桥建设,完成罗湖人才公园低碳生活和示范工程。活化利用10处桥下空间。完成6座人行天桥升级改造。完善供排水设施,完成第二批189个、第三批104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以及60个小区正本清源巩固提升。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垃圾分类社区百分百行动”,打造一批分类优秀示范社区。完善智慧化监管系统,依托智能终端感知设备,实现家庭厨余垃圾分类全流程数据自动采集,探索建设大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厂。

  打造绿色低碳空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制定低碳先锋城区2024年实施方案,加快12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罗湖碳监测体系试点,推动大梧桐融合发展区林业碳汇进入减排市场交易。落实“山海连城”规划,完成梧桐山河及其支流碧道、莲塘河碧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环深圳水库绿道一期、布吉河、金湖上下库、小坑水库等碧道建设,推进环深圳水库绿道二期前期工作,全年新增碧道4公里。深化“深圳蓝”可持续行动,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16微克/立方米以下。落实好水污染防治,实现全区断面水质达标。落实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规划,一季度超充场站全区保有量达32个。

  筑牢城区安全基础。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做好台风、暴雨、强风等极端天气预报预案,抓实抓细三防工作;强化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启动危险边坡自动化监测二期项目建设,探索建设全市首个地下空间防汛示范单位,加快推动社区标准化和韧性社区创建;消除电网末梢隐患,加快推进城区易涝区地下电力设施“提楼”、变压器“专转公”、老旧市政管网改造等项目;开展洪湖等重点片区内涝防治、辖区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大坑水库排洪河防洪治理等工作,加快重点雨水行泄通道、深层排水隧道等重点防洪工程,提高水安全防御能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新增海绵城市2.4平方公里。加大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力度,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

  扎实推进“三大工程”。落实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部署要求,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加大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力度,全年建设筹集供应保障性住房超5000套,大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员和务工人员住房问题。努力盘活社会存量住房,完善“非居改保”纳保条件和要求,争取优质分散式公寓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编制罗湖区城中村改造五年规划,坚持“拆、治、兴”并举,稳步推进罗湖村、章輋村、横排岭村、笋岗村等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力争年底前实质性开工。加快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实施方案,推动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项目改造。

  (六)以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迈出幸福宜居城区建设新步伐

  打造优质教育高地。加快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翠园中学、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等建设,完成翠园东晓中学、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等10个学位建设项目,新增学位4000个以上。深化集团化办学,建立集团优质课程共建共享机制,培育更多省级、市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加快中小幼贯通培养体系建设,推进课程、课堂、课题改革。深化特色化办学,新建设科创教育特色实验学校。深化合作办学,推动行知学校-香港屯门马登基金中学联合办学,推动翠园中学、罗湖外语学校等公办高中开设港籍班。

  擦亮罗湖医改品牌。加快医疗卫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市人民医院门诊楼改扩建、区疾控中心新址改造项目,推进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拆迁安置工程、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区中医院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拆除重建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区人民医院春风院区拆除重建工程土地整备工作。深入推进罗湖医改3.0,推动“三医联动”转向“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探索居民健康积分制,在区人民医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在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医疗健康资源、居民健康数据互联互通互认互动试点。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推进怡景社康、莲塘街道社康等4个社康升级改造,以及文华、仙湖、长岭3家老旧社康改造。推进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健康少年行动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争新增全科医生10人、辖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7.3名以上。全力创建“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广东省健康县区”“无结核城区”。

  丰富品质文化供给。加快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完成“一馆一中心”建设,推进区文化馆新馆、罗湖美术馆升级改造等前期工作。新增艺展中心、金啤坊、东门老街等特色文化街区。打造特色文旅商活动,发展“低空飞行+旅游”“演艺+旅游”等特色活动。提升文化展览活动影响力,举办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深圳国际摄影周等高水平展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粤剧周等影响力。丰富各类潮流活动,依托重点商圈、文化艺术街区,举办粤语金曲大赛、电竞嘉年华等潮流活动。举办各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办好梧桐山登高赛、深圳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等重大体育赛事。

  健全民生兜底保障。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力度,新建2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3家社区长者服务站,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覆盖率达70%。在桂园、笋岗街道试点家庭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两床合一”。全力稳就业,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提供更多零工岗位。提升困难群众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救助业务“全市通办”、探索扩大“反向办”服务对象和范围。推进街道未保站实体化建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等项目落地。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干预计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健全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制定“规范民生微实事措施”,推广“民生微实事”小程序,全年投入1.63亿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打造一批无障碍城区建设示范点,推进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完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飞入飞出地资源互补、产业双赢,打造罗湖总部经济高地。扎实推进帮扶协作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与陆丰、潮安协作任务,持续推动两地共建合作园区,加快陆丰康佳半导体、陆丰临港、潮安大岭山等产业园扩容升级,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抓好与广西隆林、西林东西部协作,深化对口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主推罗湖总部+帮扶地分公司模式,推动产业合作。

  (七)以全面推进城区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探索特大城市城区治理新路径

  推动城区治理更精细。落实《罗湖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行动方案》,实施六大领域重点改革,创新现代化治理“罗湖路径”。深化综合网格改革,打造“网格+”创新品牌,通过“网格+物业”“网格+楼栋长”等模式,实现多元共治。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打造一批小区党建示范点。依托“1+81+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聚焦“五个一体化”目标全面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和服务功能。选取南湖、黄贝、莲塘等口岸所在社区打造深港融合社工服务优秀点。

  推动城区治理更智慧。推动数字孪生先锋城区建设,建成覆盖全区的CIM平台,探索打造城区治理、无人机等领域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建成街道智慧监测预警中心,探索建设物联网平台及安全领域前端感知系统。加强基层智慧治理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打造罗湖城区现代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强化综合网格智能化服务水平,新增市场主体等服务对象,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创新民生诉求大数据应用机制,完善事件处置管理流程,深化专题决策分析场景,提升智能标签、分析预警等系统。

  推动城区治理更暖心。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规范“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优化珠宝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质量。推广罗湖“枫桥式个人调解室”“无讼商圈”等品牌,完善“多方调解+听证”“线上调解”等解纷模式,做实深港家事矛盾纠纷调解服务试点工作。推进深港融合发展法律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深化“双工联动”模式,按照“八有”标准建成3个志愿服务示范站点。依托“罗湖社区家园网”,联动政府、慈善组织、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资源,提升“大爱罗湖”的慈善力量。

(责任编辑:caoqing)

原文链接: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