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全局干部“跑上去、走出去、沉下去”,全力以赴推动工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多次获得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一年来,我局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用心服务助企纾困解难,工信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开展“服务企业提升年”行动,成立20个专责服务组,筛选1200余家重点工信企业,局领导以上率下带头每月对口联系服务其中300家重点企业,下沉生产一线“摸实情、问需求、解难题”,实现服务企业专责化、诉求清单化、机制常态化、情况信息化,累计协调推进企业诉求1043项,推进率100%,企业满意度连续多月达95%以上。创新开展处级干部上门驻企实现服务零距离,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和认可。积极应对上半年外省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首创“前方+后方”联合作战模式,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涉疫情诉求316项,挽回企业产值损失。成立常态化运作的汽车、集成电路等6个市层面工作专班。1-11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737.84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工业投资额超千亿元,同比增长11.6%。我市在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三,较上年提升1位。
(二)发力大项目积蓄新动能,先进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印发《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汽车稳链补链强链20条”、“中小企业纾困10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等一揽子政策。积极推动大项目,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二期能扩项目以及第二智造中心、广汽丰田五线、TCL华星t9、粤芯二期等项目和粤电花都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等重点电源和电网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广芯、兴森项目加快建设,增芯、广石化绿色技改、因湃电池、粤芯三期、融捷锂电池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四季度开工。持续推进一批汽车重点项目招商落地,服务跟进小鹏汽车智能工厂资质审查。在国内率先开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示范运营。推动芯聚能车规级碳化硅功率模块实现产业化,国产大型超高清视频转播车正式量产下线,在设备选型、4K超高清视频系统链路相关核心关键设备首次实现全国产化,全车超高清视频系统国产化率超过70%。南沙中科宇航公司重点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成功发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完工交付。小鹏汇天和广汽研究院摘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一金一银,广州企业包揽“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全部3个钻石奖项。
(三)系统谋划“四化”赋能行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推进。出台《广州市培育“四化”赋能平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集84个“四化”平台入库,聚力培育一批“四化”平台赋能产业、服务企业。推动出台《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与华为公司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支持12家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广州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广州数字技术创新中心同步揭牌,云从科技公司成为国内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寒武纪华南总部落地黄埔。积极推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南沙建设华南分中心,新增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工信部物联网示范项目、12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数量全省第一),累计建成5G基站约7.64万座,5G用户超1400万户,广州港南沙四期5G智慧码头项目投入运行。出台实施《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一快一慢”充换电服务体系和“超充之都”建设;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电动汽车公私充电桩达12.32万台(公共充电桩4.31万台,私人充电桩8.01万台),其中投运的超充站55座。推动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广应用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服务企业8578家。深入拓展“穗碳计算器”在绿色金融领域推广应用,超500家企业试点开通碳账户。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970个,绿色制造国家级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园区在我市落地。
(四)深入实施双链式“链长制”,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构建完善“1+X”政策体系,推动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全部出台行动计划,精准施策扶持产业发展。举办“广聚群链·湾区启航”产业链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进上下游企业围绕技术研发、产品配套、采购订单等领域进行供需匹配。积极跟进24个产业链招商项目,其中九识新型先进化合物半导体项目、武汉大学智象机器人等项目陆续注册落地。依托“广州12345企业专席”助力纾难解困,推动500余家企业的1233项诉求实现受理、解答、转办、督办等全周期服务。发布首批23家“链金合作”金融机构清单,为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争取国家级试点示范,我市入选国家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开展能源电力保供,成立市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专班,印发《广州市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专班组建方案》《广州市2022年有序用电方案》,保障居民生活用电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用电,全年没有实施有序用电。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推动《广州市供用电条例》立法,创新推出“主动办”“线上办”“联席办”“一次办”举措,提升用户办电体验,广州“四办”举措典型经验获国家能源局全国推广,广州“获得电力”连续两年位列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梯队前列并获评全国最佳实践。
(五)深化产业空间整治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阿里巴巴等11个项目投产运营。大力推动海珠区珠江科创园、荔湾区岭南V谷科技园等“老城新园”高质量发展标杆试点园区建设,市区联动开展首批9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试点。广州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特色产业园区。严格工业产业区块管理,推动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启动首批广州市工业遗产认定工作。
(六)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指导基层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29次。落实巡视、巡察、整改等工作,高标准完成全流程任务。坚持不懈深化理论武装,印发实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安排,组织中心组学习7次,开展党课40余次,每季度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头雁”工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印发局“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细则,制定264条整改措施,每月对各支部开展考核。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168条,开展谈心谈话400多人次。组建局突击队、预备队支援疫情防控,组织8批366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党员回社区参加志愿服务累计超2300余次。
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下一步重点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我市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接下来,我局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来抓,全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聚焦打造数产融合的标杆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坚持“5686”工作推进体系[1],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出台开展“四化”平台专项行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以“平台优、企业好、产业强”为目标方向,以“平台受益、企业受用”为原则,培育一批创新型、基础型和服务型“四化”平台,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引领、产业链群优化、“链主”平台领航、专精特新发展、产品质量提升、重点项目提速、园区示范、产业空间提质、绿色循环提级等十大赋能专项行动,支撑“企业转型+产业链优化+园区升级+绿色发展”全要素“四化”生态发展,站在更高起点上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助力企业跨越式提升,服务推动我市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局将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稳增长,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着力提升南沙产业发展能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一是
。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全面摸底挖掘工业增长潜力,研究出台支持稳产增产奖补政策。以“链长制”和6个产业工作专班为抓手,持续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强化项目招引落地,加快推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近地化布局,加快粤芯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国产超高清转播车的示范运营。坚持“跑上去、走出去、沉下去”,持之以恒开展暖企服务。加快推进“超充之都”建设,加强能源电力保供调度。
二是抓
。大力实施“四化”赋能企业提升专项行动,按照“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的思路,通过专项资金和引导性基金支持“四化”平台技术革新、能力提升,使平台成为重点领域的“领头羊”和“企业医院”。动态发布“四化”平台库、解决方案优选目录,推动“四化”平台与需求端精准对接,力争为千家工业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咨询、技改、培训等服务。谋划打造“三中心+两基地”[2]国际信息枢纽格局,稳步推进枢纽能级提升。积极跟进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百度飞桨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传统中药创新中心、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支持引导高校院所进企业联手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
三是抓《南沙方案》推动产业合作。借南沙优惠政策东风,面向港澳等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和建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现代高端装备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筹划建设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园启动区,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为重点打造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积极引入工信部优质平台资源,推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落地建设。加快建设南沙IPv6根服务器等核心交换设施,加强物联网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围绕港科大(广州)周边布局建设产创融合园区。
四是
。联动各区打造“一区四园一港多节点”软件产业布局。加快标杆示范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试点项目改造实施,鼓励实施成片连片“工改工”项目。推行“标准地”供应,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以数字经济为主导推动打造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持续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五是抓市场主体培育
。推进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工作,策划好民营企业服务周活动,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梯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一批“专精特新”园区。扶持培育一批“链主”“单项冠军”“小巨人”“小升规”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协同加大技术和产品适配力度,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六是抓党的建设
。积极推进“五学联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深化“三会一课”提质增效行动。抓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落实中心工作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1](“5”是指升级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等五大支柱产业;“6”是指开展“智车”“强芯”“亮屏”“融网”“健药”“尚品”等六大行动;“8”是指实施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产业链群、技术创新、主体壮大、湾区协同、三品战略、绿色低碳、营商环境等八大提质工程;“6”是指“两城两都两高地”,即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2]三中心:网络汇聚中心、数据和计算中心、资源配置中心;两基地:数字服务基地、数字产品策源基地
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TOP
客服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