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将获得:
政策推送
个性化推送政策信息
政策查询
海量官方政策原文信息
企业查询
快速查询企业
数据导出
支持政策信息数据导出
400-086-8855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 江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2024年版)

江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2024年版)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8日 10:53:11 发布部门:江门市人民政府 收藏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的工作部署,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聚焦经营主体关切,在推改革、扩开放、促创新上持续用力,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江门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1.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推进放宽新业态新领域准入,按省部署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全面清理违规设置的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限制条件,简化企业跨区域迁移事项办理程序,实现迁移登记“一次办、一地办”。[市发展改革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项任务均需各县(市、区)负责,以下不再重复]

  2.优化企业登记与退出服务。推行智能导办、智能审批服务。稳步推进住所登记制度改革,推动标准化地址数据库在企业登记注册中的运用,实现企业住所地址与房屋产权信息在线比对核验。支持港澳居民在我市按规定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简化“港澳投资者”登记注册流程和材料,采用简化版公证文书办理港澳地区非自然人投资的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推进“一照多址”改革,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跨县级区域“一照多址”措施。强化跨县服务事项联通和数据共享,推动实现新设、注销经营主体“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城通办”。完善经营主体退出机制,探索经营主体除名和依职权注销制。(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政务和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完善公平竞争独立审查机制,探索集中审查、第三方审查新模式。组织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破除影响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规范检验检测认证活动。引导检验检测和认证行业良性竞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推动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自律和健康发展。(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5.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持续清理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相关壁垒,包括针对不同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股权结构等的经营主体实施差别待遇,设置或者变相设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规模条件限制等。(市财政局负责)

  6.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推广以保函、保单等其他非现金交易担保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探索电子证照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推广远程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提升招投标便利度。(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和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推广应用,扩大绿色建材产品覆盖面,增加绿色建材认证产品数量。健全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措施,探索完善绿色建筑预评价工作,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研究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鼓励企业主动披露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信息。(市政府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金融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强金融信贷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不合理收费。优化融资流程,支持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优化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流程和模式,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指导金融机构制定服务民营企业的相关年度目标,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强化政银保担合作,支持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农担机构聚焦主责主业,缓解我市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完善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等制度,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金融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强企业用地保障。每年安排不少于3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需求。鼓励推行标准厂房建设,出售或出租给中小企业,保障中小微企业用地用房需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强重点企业人才、用工服务保障。收集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提供员工招聘、用工指导等服务,面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吸引集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产业骨干人才队伍,增大企业急需人才有效供应。印发实施人才强市“新30条”,加大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扶持力度。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十大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园区技校”项目,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产业人才。开展“才聚湾区 乐业五邑”博士和青年人才招聘专项行动,加快青年人才集聚。深入推进侨都青年人才全球汇聚行动,大力引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深化“侨才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等方面推出系列务实举措,打造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制度环境。(市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11.规范行政许可运行。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逐项明确许可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除涉及公共安全、生态保护、人身健康等领域事项外,全面实行基于企业信用的行政许可告知承诺改革。(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和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优化涉企服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健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依托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推动政务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共享利用。推进企业生产经营高频办理的许可证件、资质资格等数据信息跨区域共享。推广电子签名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的应用。提升“江港”“江澳”跨境通办专区服务水平,在市场监管、住建、税务、不动产、社保等领域应用粤港两地身份互认成果,打造“江港”政务服务“双向互通”新样本。持续发挥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作用,实现企业诉求“1小时内响应、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依托粤商通、江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加强涉企政策主动推送,方便企业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内容。高效运转江门市工业企业服务中心及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持续优化优质工业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安排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持续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加快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和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推进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新机制积极参与我市重点行业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常态化。推广应用江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申报辅导系统及代办功能,促进“代办制”在全市广泛应用。依托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规划许可、土地供应等关联业务数据的融通治理。推进“多测合一”改革,搭建“多测合一”信息化平台,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务和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开展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全链条监管,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探索对同一建设项目的环评和排污许可实行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一次办结。探索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探索项目环评打捆审批,对同类型建设项目在办理环评手续时,可打捆编制一个环评文件,由环评审批部门出具统一的环评批复。(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15.优化纳税服务。推广应用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提升纳税缴费办理体验。不断拓宽数字化电子发票的应用范围,推广乐企直连服务,深化跨域事项通办,提升企业办税效率。充分发挥全国首创的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和平台的作用,打造“1+8+N”运作机制,优化跨境办税、全流程陪伴式成长等各项惠侨服务举措。深入推进税收征缴和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强化不动产登记和办税业务协同。(市税务局负责)

  16.探索市政公用设施“服务跑在前”模式。对水电气网等附属小型市政公用设施接入外线工程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免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服务“一次办”全面落地,探索联合报装、联合踏勘、联合验收、联合查询、联合缴费等更多联办事项,进一步提高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入服务效率。建立健全市政接入工程联合服务和数据共享机制,集中公布电水气网报装全城办理环节、时限、费用和服务承诺,实现相关服务事项一次申请、协同接入、一站服务、一口查询,进一步压减报装用时。依托政府数据平台定期公示政府招商载体信息、土地出让、项目立项等政务信息,提前获取项目用电用水用气用网需求,主动对接客户开展前期工作。探索建立供水供电接入工程投资分担机制。探索建立限制停电、供水中断、限制网络中断或减速的财务遏制制度。探索将信用记录运用到市政公用设施报装。(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投资促进局、市通建办、江门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大燃气特许经营企业考核评估力度。制定燃气特许经营企业考核评估标准,针对部分特许经营企业“跑马圈地”、无序竞争、服务低下等问题,组织开展特许经营权考核评估,对新增的特许经营企业,严格约定责任和义务;对现有的特许经营企业,推动签订约束性补充协议;对到期的特许经营企业开展专项评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18.健全常态化政企交流机制。举办邑商 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完善市县两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企业家面对面协商机制,搭建高层次政企协商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市重点项目及要素保障“日调度、周协调”工作机制,市有关单位结合日常项目管理、走访服务、检查督查等途径,研究协调项目前期、开工⒔ㄉ韫讨杏龅降奈侍猓氐憬饩銎笠翟谙钅可笈鸵乇U系确矫娴乃咔蠛屠选?埂笆谐び性肌ふ竺娑悦妗被疃�, 市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通过“一对一、面对面”方式进行接访。对企业的问题诉求,建立“企业点单、政府接单、督查跟单、办结消单”的全程跟踪、闭环管理模式。(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制度,从经营主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中公开选聘营商环境体验官,定期收集体验官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来自信访、网络平台、电话、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投诉举报渠道反馈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问题的办理工作。(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营造稳定透明法治环境

  20.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推动普遍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工作,建立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实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制度,依法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事项清理工作。探索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推广应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市司法局牵头,市有关执法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实施“综合查一次”制度。编制实行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制定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建筑工程质量等领域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对涉及多部门检查或新产业新业态中的重点企业,制定“综合查一次”跨部门综合监管检查计划并实行动态管理。(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司法局配合,市各有关执法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依托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建立华侨华人商事调解中心、中国(深圳)证券中心江门联络处以及金融工作部等三大平台,打造大湾区国际商事、证券、金融仲裁基地。鼓励经营主体选择商事调解和仲裁机构解决商事争议纠纷,支持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等按照市场化方式提供调解服务。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组建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3.探索域外法使用机制。全面推进“港资港法港仲裁”“澳资澳法澳仲裁”,允许大湾区内地注册成立的港澳独资、合资企业选择适用港澳法律解决争议及选择港澳作为仲裁地。(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健全多元化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通过调解员互聘互认、调解员进驻联调中心工作,推动县(市、区)劳动争议三方联调中心实体化运作。深入开展“调解仲裁+送法服务”模式。创建“江门劳动法学堂”等劳动争议普法品牌,加大青年仲裁志愿者联系服务企业力度,深入开展“巡回仲裁庭”进园区、进企业、提升企业法治观念和依法规范用工能力。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市企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一体化、智能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进一步强化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诉调对接机制,优化诉调对接流程。

  加强电子商务、展会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协作,强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险业务。(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26.强化破产管理人履职保障。推出企业破产信息查询“一件事”集成服务,在现有政务服务平台设立专门的线上办理破产事务入口,在建立“数据超市”基础上向破产管理人开放“一键查询”,依法查询有关机构包括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车辆管理、税务、市场监管、社保等信息,为管理人查询破产企业信息提供便利。建立破产信息共享公示和信用修复制度。(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和数据局、市社保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营造合作共赢开放环境

  27.提升外商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的作用,形成国家、省、市部门合力,妥善处理和解决外商诉求事项。(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8.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强口岸查验机构监管执法协作,持续推动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加强口岸查验机构跨境合作交流,协同实施更加安全便捷的通关措施,稳步推进“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江门海关、江门海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9.增强“走出去”竞争力。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融资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支持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提升江门市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线上服务功能,完善“江门智慧司法”“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地图”小程序,推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捷优质丰富的法律服务产品。(市司法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0.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度。为持港澳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外国人来江洽谈商务、开展科教文卫交流活动提供办理长期签证便利。研究为我市符合条件的人员赴港澳开展商务、科研、专业服务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签注安排。加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培育,提供便利化服务。加强海关与相关部门间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扩大数据交换范围,提高协同监管能力,完善联合防控机制。(市公安局、江门海关、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1.推动跨境便利执业与行业标准共通。完善法律、会计、建筑、医疗等领域港澳专业人士跨境便利执业模式,按国家和省部署,优化港澳专业人士在我市的职称申报评审机制。支持粤港澳三地认证机构深度合作,推动企事业单位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领域参与制定“湾区标准”。推广应用《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规范》,支持企业赴港澳开展跨境融资。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建立公开招聘信息在港澳地区发布的长效平台,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32.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坚持以开放和发展的观念建设营商环境,把以年度为周期滚动更新作为营商环境改革推进机制,有节奏地进行迭代更新,确保营商环境改革不止步。各有关单位要对照本工作方案,细化本单位落实措施和年度工作计划,形成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把握工作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3.强化协同推进。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收集和通报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凝聚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系统优化提升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争先进位。

  34.做好宣传推广。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制度宣传解读,准确传递政策意图,确保企业群众充分了解改革政策。及时总结推广改革创新典型做法,促进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推动形成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caoqing)

原文链接: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