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创新策源作用,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趋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前瞻布局、重点突破,统筹全省优势资源和科学中心优势力量,围绕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布局创新链,以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以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安徽省“三地一区”和“七个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目标是依托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高能级研究机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等,围绕通用智能、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空天信息、人形机器人等科学中心重点发展方向和全省具有优势支撑条件的领域,加快培育形成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产业。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瞻性、颠覆性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构建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孵化一批高成长性初创企业,引育一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团队,服务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到2030年,培育形成一批未来产业链主企业,营造创新开放包容的未来产业发展环境,对未来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体系化研发转化能力。
建设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进一步优化大科学装置建设管理机制,组织、引导企业全程参与大科学装置规划论证、建设、运行各阶段,支持企业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研发平台,鼓励大科学装置提高企业使用机时占比。
加快建设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数据空间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和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能级研究机构”),支持高能级研究机构与大科学装置、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支持高能级研究机构加快建设全超导磁体应用研究平台、氢氨融合共性技术研究平台、脑成像平台、生物安全实验室、免疫细胞资源库、数据创新平台、算力基础设施等一批共性技术研发支撑平台,建设药物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试基地、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测试平台、大模型评测平台、环境技术验证评价中心等一批中试平台、测试验证平台,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测试验证等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
(二)加强前沿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未来产业核心技术。
依托科学中心建设单位在量子科技、能源、深空探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大气环境及前沿交叉领域优势研究力量,积极争取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掌握、储备一批未来产业前沿核心技术。
支持高能级研究机构发挥科研项目自主立项优势,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聚焦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和行业需求,布局一批攻关项目,在聚变关键技术、氢氨融合技术、通用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免疫治疗技术和药物、高端(医疗)装备、高端仪器、深空环境模拟及资源利用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原创性发现。
深化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支持高能级研究机构与沪苏浙高校院所、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
健全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专班跟踪发现作用,建立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清单。组织大科学装置依托单位与高能级研究机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构建“大科学装置+概念验证中心+市场化中试”全链条转化应用体系。建设一批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的原理验证、技术验证和商业化验证。
支持高能级研究机构体系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建立“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投资家”“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机制和利益共同体,加速创新产品开发与迭代升级,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
常态化举办科学中心创新成果推介会,依托“科大硅谷”、安徽科技大市场发布创新成果,搭建科学中心建设单位与各地市、行业头部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对接平台,持续推进科学中心成果转化辐射全省。
(四)强化应用场景示范,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场景试验场。
依托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分中心)、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究院、巨灾科学中心等平台,开发未来网络、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
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聚焦未来园区、未来工厂、未来医院等,以未来大科学城、骆岗中央公园为主体,建设示范应用场景。鼓励科学中心创新成果在未来产业先导区专业化应用场景开展试验验证和示范应用。
依托“科大硅谷”和场景公司等,征集发布未来产业创新产品、应用场景需求等清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示范案例。
(五)构建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培育一批未来产业企业梯队。
建立科学中心梯度孵化育成企业清单,结合“科大硅谷”政策,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给予相应支持。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项基金投早投小作用,优先投向清单企业。“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加大对清单企业的服务力度,建立资本引入、产业链供需对接、创业到上市全流程辅导等机制。
鼓励高能级研究机构发挥产业协会资源链接作用,牵头组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引进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在皖落地。依托“科大硅谷”等载体,对知名风投创投机构和优质科技金融机构实施“靶向招商”,引进一批财会、律所、评估、定价、代理等专业服务中介机构,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创新的良好生态。
支持高能级研究机构、科学中心孵化育成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内未来产业标准规范制定,建设知识产权联盟。支持科学中心孵化育成企业集聚的区域,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培育形成未来产业创新集群。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未来产业发展储备一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依托“科大硅谷”海外创新中心等建立高能级研究机构人才工作站,引进和储备一批有潜力的青年科研人才。加大前沿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按需招引高层次领军科研人才,发挥“首席科学家”制度优势,为引进的领军人才提供充足科研经费、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
依托高能级研究机构,以“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全球遴选项目,吸引全球高水平人才团队协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大科学装置与高能级研究机构人才互用,采取双聘方式共享共用工程技术人才资源,解决工程技术人才编制、发展、待遇等难题。
充分利用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等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为未来产业发展培养一批复合型创新人才。健全科学中心高能级研究机构与省内高校联合培养机制,积极争取扩大研究生联合培养规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省发展改革委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动态优化工作举措。发挥未来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作用,根据未来产业最新发展趋势等及时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和技术路线。相关市结合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划建设,做好科学中心成果落地等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投入体系。按需扩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项基金规模,由省国资平台、省级现有母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出资给予支持。
(三)组织绩效评价。设立可量化、可考核的绩效目标,将未来产业发展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定期开展对高能级研究机构的绩效评价。高能级研究机构要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未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制定未来产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不断提高项目布局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四)营造创新氛围。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氛围,在前沿探索、中试熟化等环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推进开放协作,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未来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
附件:1.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主要路径
2.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解读部门:科学中心处
联系电话:62602483
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TOP
客服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