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重点领域,运用数字技术,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与供给能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加快推动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全产业链实现生产模式、运营模式、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
■坚持创新导向,瞄准短板弱项精准施策,更好实现要素资源的叠加效应,构建高效稳定的融合发展生态。
■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
先进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正确认识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把握好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河北篇章的必然要求。
深刻认识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促使要素全域连接和全面贯通,打破原有的封闭生产体系,加快制造体系向开放化、平台化、协同化方向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动力、模式、机制深刻变革。因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目标的关键路径,是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我省而言,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将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制造强省和数字河北提供战略支撑。
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活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做好当前经济工作,需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数字经济全面渗透和深刻影响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业态跨界发展,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畅通经济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到我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将为经济快速增长注入澎湃动力。
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抢占发展先机的必然要求。数字时代,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量子信息、6G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迭代,并向高端制造、先进材料、能源资源、生物工程等方面交叉渗透,引发多领域系统性、革命性、群体性技术突破。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只有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才能将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从我省实际看,只有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才能提升我省制造业在全国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和地位,从而赢得未来区域竞争发展的主动权。
锚定重点领域,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卫星互联网、智能装备等制造业重点领域,运用数字技术,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与供给能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点所在。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制造业创新网络。围绕制造业发展需求布局数字技术创新项目,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着力突破技术瓶颈,依托中电科等科研单位、重点高校和龙头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前沿技术布局,搭建一批国家级高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石家庄、廊坊、张家口、秦皇岛等地数字制造产业集群,以保定、唐山、秦皇岛、雄安新区等为承接京津数字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与京津深度协同的数字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行数字制造产业链链主培育行动,聚焦内联外引形成产业链体系。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聚集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数字化企业,促进我省数字化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
聚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
加快推动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集群式创新突破,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作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全产业链实现生产模式、运营模式、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动制造企业装备数字化,在全省探索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培育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进钢铁、建材、石化、轻工等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支持制造企业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等,逐步实现研发、生产、物流、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推进企业级、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河北布局。高标准建设“5G全连接工厂标杆”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点,探索建设“数字化应用产业园区”试点示范体系。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数字化服务商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一批数字化转型“工业诊所”。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模式创新。研究总结、宣传推广全省或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样板模式”,广泛引导制造企业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制造业迈向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的新阶段。
夯实发展支撑,构建高效稳定的融合发展生态
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离不开支撑保障体系。当前,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仍然存在要素支撑方面的短板弱项,比如,数字“硬基建”并不完善、核心技术人才供给匮乏、 数据安全隐患导致产业安全隐患、场景创新生态缺乏等,需要坚持创新导向,瞄准这些短板弱项精准施策,更好实现要素资源的叠加效应。
着力建设工业领域的数据、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推进能源、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为工业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充分流动、共享融通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充分释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潜能,加快推进服务先进制造业的应用创新。
加强数字人才培育。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领域“新工科”建设,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引进培育兼具数字技能和工业底蕴的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管理创新人才。
依托场景创新驱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用好场景创新体系,为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找准新航标。支持一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建设,每年组织发布一批制造业数智化应用场景案例。同时,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建设政务云灾备体系、云安全资源池,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营造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良好环境
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适合数字技术人才成长、保障数字信息安全、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
一是构建国内一流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政务服务,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冀时办”,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服务体系。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优势,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建设上联国家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纵向覆盖各市及雄安新区、横向连接省直各部门的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作为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基础平台,统一为省、市、县提供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归集治理和分析应用服务。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探索建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省级示范体系,逐步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园区、数实融合的制造企业和创新应用场景。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企业实施生产线全线改造,每年培育一批改造示范生产线。
三是构建有效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省市政府投资基金,加大对数实融合的支持力度。创新有利于数实融合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探索数据资产抵押、企业数字信用、大数据风控等新型融资服务,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引导资金更多向数实融合领域流动。
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TOP
客服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