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工信局、有关企业和机构:
上半年,全省各有关部门、各级工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按照《关于印发〈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五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湘工信科技〔2023〕140号)要求,深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加压深化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
一是高点谋划。坚持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为统领,强化“构建创新平台、开展创新活动、开发创新产品、创建质量品牌”的全链条、全周期创新工作逻辑,系统谋划创新全覆盖五年工作计划,分解年度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衡阳、邵阳、岳阳、郴州、永州、娄底等市出台五年工作计划方案,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分工,压实责任。
二是高位推进。全省上下思想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推进,先后召开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推进会,举办湖南省100项重点工业新产品发布暨“创新全覆盖 赋智深度行”活动启动仪式,迅速掀起创新全覆盖工作热潮。株洲、常德、益阳、怀化等市相继成立推进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专班,定期开展调度、传导工作压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有力推进。
三是高效保障。紧紧围绕规模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强精准服务保障。开展2023年全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申报工作,完成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发布了奖补申报通知。面向全省广泛宣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发布《R&D投入统计知多少》系列海报,讲解研发投入统计范围,明确最新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编制印发《企业研发活动统计填报指南》,为企业答疑解惑,有效提高了研发投入统计数据填报质量。半年来,全省共组织新产品推荐、产学研合作、企业创新方法政策统计培训121场,参加培训企业10126家,一对一指导服务企业5099家。
(二)分级分类加强研发机构建设
一是推进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坚持把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研发机构建设的重点,强势推进。省领导亲自挂帅组建工作专班,推进高水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对标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认定标准,遴选出199家平台进入湖南省高水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对象,梯度开展培育。7家企业获批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企业获批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争创工程机械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接工信部相关司局积极争取支持,开展创建筹备工作座谈,明确建设重点和方向,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扩大研发机构覆盖面。以省级研发机构培育为重点,企业自建研发机构为支撑,逐步扩大全省研发机构覆盖面。加快省级研发机构培育认定,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3家,总计达1111家;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3个,累计达74个;认定首批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18个,省级研发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印发《关于开展规模工业企业“六有”研发机构建设的通知》,稳步推进企业“六有”研发机构建设。各市州相继开展研发机构认定工作,市级研发机构总数达696家,益阳梳理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平台培育建设名单,形成梯度培育体系,基本实现创新平台产业园区全覆盖。
三是探索研发机构创建新模式。部分市州克服地理位置偏、研发人才少等不利因素影响,采取建立“科创飞地”、共建研发机构的方式,有力破解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痛点问题。湖南欧拉生态创新中心在长沙启用,32家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成的湖南欧拉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怀化正清集团、补天药业等多家企业相继在长沙建立研发机构。邵阳与湖南大学共建院士产业园,有效解决了本土研发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多措并举推动创新研发活动开展
一是开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统筹优势资源和力量,加快突破标志性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补齐短板。滚动实施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25个2022年度项目完成攻关投入6.7亿元,突破关键技术62项,申请发明专利113项,已获授权专利40项;组织2023年度项目评审、现场评估,初步确定23家省内单位攻关20项重大关键产品。实施200项左右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布234个技术方向,初步确定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1项。实施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组织2022年竣工项目验收核查和2023年度新增项目评审,初步确定实施2023年度项目106个。湘西州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重点支持绿色矿业及新材料、生物科技等5个项目开展攻关。
二是促进产学研融合。以开展校企合作为核心,积极为企业和高校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中南大学与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湖南大学与湖南楚微半导体、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国科微电子、湘潭大学与株洲硬质合金、长沙理工大学与湖南麒麟信安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湘潭市政府与中南大学联合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金杯电工、湖南裕能等8家企业与中南大学签订技术联合攻关协议。
三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加强人才建设与产业化对接并举,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举办全省普通本科高校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专项培训班,各本科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共70余人参加。湘潭大学聚焦22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集中发布183项创新成果,90多项成果成功找到“婆家”。岳阳12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高校签订了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协议。
(四)多管齐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坚持增量与提质相结合,加强企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431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87家,116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98个。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中轻长泰(长沙)智能科技、331厂、株硬集团、时代电气、湖南华菱线缆、湖南海利常德农药化工等7家企业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二是加强新产品研发推广。持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支持力度,有效激发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重点工业新产品确认,发布《湖南省2022年度100项重点工业新产品推荐目录》,组织100家企业进行新产品成果展览展示,90多家金融、服务机构参加需求对接,13家企业进行成果展示及需求路演。编制“五首产品”方向指南,评选2023年度湖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20个、首轮次流片芯片16个、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32个。
三是推进质量品牌升级。以推进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为重点,强化质量标杆培育认定及典型经验推广应用,进一步打造制造业质量品牌竞争新优势。组织全省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征集,遴选出10个优秀解决方案。张家界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服务对接活动,针对园区重点产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开展精准对接服务,促进了智能化水平提高。常德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推介活动,组织工业旅游宣传片制作、推介,视频总点击率超1000万;举办武陵区首届企业品牌短视频大赛,有效提高了企业品牌意识、质量意识。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单位全覆盖工作推进力度不够。有些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不积极,组织规模工业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少。二是部分企业创新研发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企业尚不具备建立研发机构条件,研发人才紧缺、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高水平创新平台不足,对技术创新支撑作用不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仍需突破。如,高端芯片、工业母机、生物育种等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风险;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省内转化率不高,存在“墙里开花墙外香”。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年度目标,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落实落地。
(一)锚定目标全力冲刺。紧盯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数量新增2000家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1%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研发服务指导实现全覆盖的年度目标,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关键产品(技术)攻关等创新研发重点工作任务,抢抓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年度目标按期完成。
(二)深入开展“创新全覆盖赋智深度行”活动。举办2023年湖南省制造业质量创新大赛,引导企业实施以质取胜生产经营战略,进一步激发企业质量创新活力。组织好品牌能力提升加速训练营、银企对接会等创新全覆盖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加快出台《湖南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进一步明确奖补标准和方式,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做好科技创新政策、研发统计制度宣传培训,提升纳统单位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研发报统数据质量。
(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各类新媒体,广泛宣传各地以创新全覆盖工作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8月2日
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TOP
客服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