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将获得:
政策推送
个性化推送政策信息
政策查询
海量官方政策原文信息
企业查询
快速查询企业
数据导出
支持政策信息数据导出
400-086-8855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 龙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龙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7日 09:54:51 发布部门:龙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收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龙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21日

  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作部署,按照《福建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有关要求,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大力推动我市工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闽粤赣边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构建数据驱动型工业发展新生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推动工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到2025年底,全市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管理工具实现单一业务数字化管理)工业企业占比达50%以上,数字化水平三级及以上(应用信息系统及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全部主营业务数字化管控)工业企业占比达30%以上,工业数字化总体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二、创新重点行业应用

  (一)有色金属行业。引导铜、金银、稀土等精深加工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数字化生产监控系统,对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实时监测和控制。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生产过程数据处理和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应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再现生产场景,对生产过程全面预测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生产。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供应链和客户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到2025年底,全市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54%以上。

  (二)机械装备行业。引导汽车、工程机械和环保装备等企业采用虚拟样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推进产品数字化研发与设计。采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结合PLM系统、MES系统等,实现生产计划智能排产、生产过程智能协同和全面数字化监控。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提升机械装备产品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更高水平的交互式应用和服务。到2025年底,全市机械装备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57%以上。

  (三)新材料行业。引导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企业实施数字化研发与设计,对材料结构、物性、性能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品质。开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测、能源管理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管理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应用数字孪生、大数据技术,推动生产运行过程数据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动态跟踪和安全环保数字化管理。到2025年底,全市新材料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63%以上。

  (四)新能源行业。引导新能源电池、能源互联网及绿电等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新能源产品的远程监测和控制,结合大数据技术对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调度、智能负载预测等能源消耗策略进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应用质量控制系统和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原材料入库到生产、检验、包装等环节全面追溯,提高产品质量的管控能力。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65%以上。

  (五)电子信息行业。引导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印刷电路板等企业应用PLM系统、WMS系统、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进行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仓储管理等,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协同管理。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和适配。通过搭建数据可视化驾驶舱,采集、存储和分析生产过程数据,实现工业数据的共享和协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到2025年底,全市电子信息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62%以上。

  (六)节能环保行业。引导先进环保、高效节能材料等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节能环保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全过程监控,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对节能环保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优化能耗管理,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及时排查隐患,提高节能环保行业的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底,全市节能环保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59%以上。

  (七)其他重点行业。引导生物医药企业提升制药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推广智能化生产设备,优化供应链和全流程溯源。烟草企业实施制丝和卷接包装全流程全生命全周期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纺织企业实施生产管控、AI视觉检测、智能物流、产业链协同等,提高全流程数字化水平。建材企业推进智能生产,降低现场作业劳动强度,促进生产全过程数据互联互通,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专栏1 数字化水平等级

  以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及《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规范》为依据,设立数字化基础、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成效四大评测模块,将企业数字化水平划分为无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明确企业数字化水平不断进阶的过程。其中:一级(20分—40分)指企业开展了基础业务流程梳理和数据规范化管理,并进行了信息技术简单应用;二级(40分—60分)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管理工具实现了单一业务数字化管理;三级(60分—80分)指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及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全部主营业务数字化管控;四级(80分以上)指企业利用全业务链数据集成分析,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协同与智能决策。

  三、构建融通发展体系

  (一)大中小企业协同。支持龙净环保、福龙马集团、紫金铜业、金龙稀土等龙头企业对标国内智能制造和数字应用领先水平企业,主动加大数字化应用投入,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物流供应和管理服务等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发挥大企业带动作用,“大手”牵“小手”,“先转”带“后转”,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中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评测,加快将核心业务能力向云端迁移,开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打通企业信息流、数据流、业务流,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水平。到2025年底,培育数字车间、无人工厂、5G全连接工厂15家以上,推动500家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生产制造环节“上云上平台”。

  专栏2 5G全连接工厂、生产制造环节“上云上平台”

  5G全连接工厂:充分利用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打造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其中:产线级5G全连接工厂,着重在单一生产环节、业务单元的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和 5G 融合应用创新方面能力建设;车间级5G全连接工厂,着重多产线多系统协同优化、数据价值充分释放、集成创新水平提升等能力建设;工厂级5G全连接工厂,着重跨车间跨层级互联互通、场景的深度和系统化应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能力建设。

  生产制造环节“上云上平台”:强化“上云上平台”应用深度,抓住企业关键痛点,突破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应用。(1)研发设计:包括通用设计工具、行业仿真工具、通用研发管理、行业设计工具等;(2)生产管控:包括设备物联、生产协同、设备管理、能源管理(通用配电设备、通用生产设备、高耗能工艺设备)、精益管理、质量管理、流程工业生产过程追溯等;(3)经营管理:包括供应链协同、仓储管理、资源计划、BI数据管理等;(4)售后服务:包括设备远程运维及服务等。

  (二)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深化以下一代信息网络产品、电子核心产品、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大力开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应用,加快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和应用,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实现跨企业、跨领域、跨产业的互联互通,打造新产业新动能。到2025年底,累计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50家以上。

  专栏3 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平台化设计:以高水平高效率的轻量化设计、并行设计、敏捷设计、交互设计和基于模型的设计等路径,着力破解传统设计方式中存在的单线程、慢反馈、低时效、长周期、高成本、设计与生产装配脱节、协同修订困难等问题。智能化制造:加大智能硬件和控制系统投入,推进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速生产制造全过程数据连接,优化订单、物料、生产执行、检测、仓储等环节决策能力,提升生产效率、品质。数字化管理:打通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等核心数据链,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基于数据优化,升级企业经营管理新模式,提升市场预测、客户需求分析和精益制造能力。个性化定制:运用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合理挖掘、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增强用户参与度和线上线下协同,打造柔性化生产体系,实现订单排产高效匹配、供需精准对接,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变革。网络化协同: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订单、原材料、物流、仓储、产能等信息,促进网络化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和协同服务。服务化延伸: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开展研发设计、设备状态预警和故障诊断、设备融资租赁、产品远程装配和运维、区块链溯源、客户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共享制造、供应链管理、生产性金融、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化新模式,打造“平台+产品+服务”新业态。

  (三)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围绕重点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形成“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联动发展格局。引导“链主”企业与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促进生产要素投入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支持“链主”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第三方机构等构建平台生态,打通不同企业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应用,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降低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到2025年底,建成2个以上重点行业产业链协作平台。

  专栏4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应用场景

  物料溯源: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全流程物料跟踪、防伪溯源、渠道管理、问题责任追溯等,提升物料信息管理效率,强化生产主体责任,扩大责任追溯覆盖面。采购管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采购需求分析、采购流程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履约管理、供应商考核等,推动采购信息公开透明,提升采购环节数字化水平。仓储物流: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出入库管理、库存安全预警、仓储管理、人机车设备联动、物流规划调度、交付跟踪等,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商流、信息流、物流等,提升仓储物流效率。订单协同: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订单匹配、订单跟踪、产能共享等,实现多主体共同推进、按时按量按质完成订单,有效提升企业市场响应能力和订单交付能力。

  (四)绿色低碳融合发展。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动有色金属、纺织、建材等行业生产模式绿色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鼓励园区、企业建设工业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区域节点和重点行业平台,推动生产能耗、碳排放、碳核算、碳足迹、碳配额、碳信用、碳汇等数据的连接和监管,提升跨部门、跨层级“双碳”行动联动联控能力。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

  专栏5 绿色低碳应用场景

  能源精细管理:开展能源动态监控、能耗分析预测、能源供需平衡、用能异常预警等,有效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效率。治污减排管控:实现排污实时监控和超标排放预警,综合分析排放情况,推动工艺优化和设备升级,提升污染物排放管控质效。数字化碳管理:提升重点用能设备、生产工序、产品生命周期等碳排放监测管理能力,增强数字化碳监测、核算、碳交易能力。绿色工艺创新:进行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等环节创新,优化产品选材、产品结构、制造工艺等,降低生产制造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负面影响。

  (五)安全生产数字赋能。建设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全面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全流程,提升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生产现场进行数字化监测,实现对生产现场危险因素的预警、监控和预测,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同时,鼓励企业建设安全信息化平台,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数据管理和应用水平,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专栏6 安全生产应用场景

  快速感知:制定有效的安全风险感知方案,开发并部署传感器、测量仪器及边缘计算设备等,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实时监测:推动安全生产关键设备系统上云上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关键数据,应用相关数据工具和模型提升安全生产数据监测和分析能力。超前预警: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生产关键数据建立风险特征库、失效数据库,开发安全生产风险模型,下沉计算能力,实现精准预测、智能预警和超前预警。应急处置: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和响应能力。

  四、打造本地服务生态

  (一)培育本地工业数字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产业,突破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的供给。发展系统集成服务,培育一批提供工业互联网集成方案、咨询服务、数据服务、信息安全服务的集成服务商。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实施一批工业软件产业化项目,推动嵌入式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安全软件、工业APP、集成电路设计等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提供专业化服务。到2025年底,实施软件业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5个以上,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10个以上。

  专栏7 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APP

  工业软件: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涵盖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等,分为通用工业软件和行业专用软件。通用工业软件包括研发设计类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软件等;行业专用软件包括面向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运维等软件。

  工业互联网APP:简称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重要成果。工业APP主要包括安全可靠工业APP、基础共性工业APP、行业通用工业APP、企业专用工业APP等,具有“小轻灵、可组合、可重用”等特点。

  (二)打造数字化供给资源池。针对我市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痛点难点,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数字化需求,梳理共性应用场景和个性化应用场景,引进国内优秀平台服务商、应用服务商、安全服务商以及数字化咨询培训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供给资源池,为各产业各领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分行业制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目录,培育推广低成本、模块化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梳理重点行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全景图,提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到2025年底,培育优秀服务商30家以上。

  (三)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接争取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专业服务机构在我市落地工作站,整合高校、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服务商、企事业单位、协会等多元创新主体,联合组建闽粤赣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我市企业提供政策宣传、科技创新、应用推广、人才培养、业务交流、供需对接、数字化诊断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快速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商业化应用和推广。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实验室,支持各类主体围绕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架构、基础共性技术、通用标准规范等开展研发创新。到2025年底,打造3个以上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推广服务全覆盖。

  专栏8 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根据功能定位、业务方向和服务内容不同,分为综合类、行业类和功能类等三个类别:综合类促进中心汇聚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合、安全等领域通用基础设施能力、工具资源和解决方案,面向一定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普及和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提供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资源汇聚、企业服务、人才培育等综合集成服务。行业类促进中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牵头作用,培育特定行业通用技术、场景、模式和解决方案,促进工业互联网与细分行业融合应用。功能类促进中心聚焦建设内容中某一项或某几项,为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设施应用、能力共享、产业孵化、人才实训或成果标准化等提供专业化服务。

  五、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一)深化网络强基。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对接,利用虚拟专网或独立专网方式开展内外网络改造。推动5G和光纤网络从“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向“联设备、拓市场”延伸,加快5G、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时间敏感网络(TSN)、软件定义网络(SDN)、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发展应用。围绕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到2025年底,累计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个以上,标识注册量达2.5亿个,接入企业超200家。

  专栏9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在万物互联的工业互联网中,每个物品、元器件,甚至每条信息都有其全球唯一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是标识。通过统一融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企业或用户可以利用标识访问产品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到使用等各环节,在不同管理者、不同位置、不同数据结构下智能关联的相关信息数据,是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的精准对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快平台建设。提升现有“智慧环卫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环保岛运行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综合服务能力,引导平台持续扩大终端设备接入数和用户数,创新平台运营方式,着力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共建一批行业(区域)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远程运维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积极引入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平台本地供给能力,分行业打造一批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到2025年底,累计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以上。

  专栏10 工业互联网平台

  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聚焦连接设备、软件、工厂、产品、人等工业全要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工业资源要素集聚,加速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创新变革。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数字基础好、带动效应强的重点行业,打造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行业知识经验在平台沉淀集聚;面向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的区域,打造区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平台在“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落地。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特定工业场景和前沿信息技术,建设技术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前沿技术与工业机理模型融合创新,支撑构建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体系。

  (三)推动数据汇聚。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福建分中心,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各区域、各行业数据资源的汇聚与应用。充分挖掘工业数据价值,推动企业数据资产化,实现数据增值,从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应用等环节入手,建立完善的数据生态体系和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资产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引导接入可信数据交易平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法性,为数据持有方创造经济效益,为数据交易提供法律保障。探索创建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登记(确权)城市节点,加强数据治理,制定相应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流通和应用,促进数据资源的价值转化。

  (四)筑牢安全屏障。支持建设本地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运营服务中心,联动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完善主动监测、被动诱捕、威胁情报获取等工业信息安全在线检测手段,提升态势感知能力。建立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通报与风险预警制度,建设信息通报预警平台,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协调与分析处置能力。按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相关要求,加快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评估,引导企业落实与自身等级相适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数据安全分类分级试点,配合开展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定期开展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攻防演练。到2025年底,培育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杆企业和数据安全优秀服务商5家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市直有关单位、区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负责系统推进全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组织推进。各县(市、区)、龙岩高新区(经开区)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加大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工信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级工业数字化转型九条措施、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支持。统筹安排市级促进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有效投入补助、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在市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补助,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三)加强人才支撑。面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力度。依托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等院校,加快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才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校企联合发展中心。完善数字化人才认定体系,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产融合作模式,推出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产品。落实好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加快构建与数字化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发展。

  (五)营造良好氛围。举办数字化转型发展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主题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会、研讨会、对接会、现场会、培训班等活动。强化典型经验总结提炼,编印数字化转型发展典型案例,通过媒体、网络开设专版专栏,从企业、专家、媒体、社会等不同视角开展深度宣传推广。支持行业协会、产业发展联盟等建立专业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对接交流,营造数字化转型发展良好氛围。

  附件:1.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表

  附件1

  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简洪坤 市政府副市长

  副 组 长:丘其中 市政府办副主任

  兰富雁 市工信局局长

  成员:邱 毅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魏富明 市发改委副主任

  吴滨德 市科技局副局长

  徐赤云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

  卢桢模 市人社局副局长

  林云志 市商务局副局长

  范则立 市应急局总工程师

  王顺梅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漆 添 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张发盛 市大数据局副局长

  陈启山 市通管办常务副主任

  蓝淼林 新罗区副区长

  陈炜沩 永定区副区长

  郭夏媛 上杭县副县长

  廖志新 武平县副县长

  肖燕山 长汀县副县长

  谢 锋 连城县副县长

  刘瑞华 漳平市副市长

  汪 洋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工信局,办公室主任由涂国强(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兼任,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联络工作,负责系统推进全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作。

  附件2

  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表

  序号

  任务

  指标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

  总体工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全市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

  40%

  45%

  50%

  全市数字化水平三级及以上企业占比

  20%

  25%

  30%

  2

  重点行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

  44%

  49%

  54%

  机械装备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

  47%

  52%

  57%

  新材料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

  53%

  58%

  63%

  新能源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

  55%

  60%

  65%

  电子信息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

  52%

  57%

  62%

  节能环保行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

  49%

  54%

  59%

  3

  大中小企业协同

  培育数字车间、无人工厂、5G全连接工厂个数

  5个

  10个

  15个

  生产制造环节“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个数

  360个

  420个

  500个

  4

  新模式新业态培育

  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个数

  37个

  43个

  50个

  5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建成重点行业产业链协作平台个数

  0个

  1个

  2个

  6

  培育本地工业数字产业

  实施软件业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个数

  1个

  3个

  5个

  培育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个数

  6个

  8个

  10个

  7

  打造数字化供给资源池

  培育优秀服务商个数

  10个

  20个

  30个

  8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打造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个数

  1个

  2个

  3个

  9

  深化网络强基

  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个数

  0个

  1个

  1个

  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

  0个

  1亿个

  2.5亿个

  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数

  0个

  100个

  200个

  10

  加快平台建设

  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个数

  3个

  4个

  5个

  11

  筑牢安全屏障

  培育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杆企业和数据安全优秀服务商个数

  1个

  3个

  5个

  龙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21日

(责任编辑:liuwuyou)

原文链接: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