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支撑性工程”,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1.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围绕重点产业和规上企业“卡点”,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能力,共梳理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规上制造业企业120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18家,已实现38家无研发活动和8家无研发机构清零任务,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5%和100%。指导全市724家规上企业填报2022年研发项目经费48.62亿元,填报企业数和研发经费额较上年度填报数分别增长30%、9%。
2.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89家,同比增长41.3%,总数居全省第9位。2023上半年,共推荐195家企业申报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0.021%;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9家,增幅为244.5%,居全省第7位,超额完成全年600家的目标任务。
(二)“攀亲结缘”工程不断深化
1.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主导产业,引导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据统计,今年1-5月,我市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实质性合作43项,合作金额1533.64万元。
2.深化院地对接合作。六安院先后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9家,今年新孵化注册企业9家,总数达到19家,占比65.5%。“中科皋创”获得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入孵企业总数达到1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安徽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六安分园于今年1月启动运营,目前已有国科生物等7个项目达成落户意向。
(三)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
1.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合同交易。持续加快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建设,举办创新公开课3场,培训11名技术经纪人,线上平台累计发布技术供需信息239条。今年1-5月,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额102.39亿元、居全省第5,增幅395.36%、居全省第7;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为78.57亿元、居全省第4,增幅505.78%、居全省第5。
2.开展科技要素对接活动。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共征集技术需求64项、参展项目83项、签约项目43项,签约金额9.16亿元。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六安首场活动。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3所高校院所发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家企业现场发布技术需求。
(四)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1.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金寨乔康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建的“食药用菌功能活性与资源利用”获批首批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皖西学院组建的“中药质量评价与品质提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氢燃料电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进入公示名单,今年新认定数有望达到3家、进入培育名单1家。
2.推进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平台建设。制定印发了《六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指引》,指导县区按照“6个一”标准推进孵化器建设,重点是推进4个无孵化器的县区尽快实现“清零”。常态化开展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众创空间备案工作,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备案1家、市级众创空间备案3家。
(五)协同创新效能不断提高
1.深化上海-六安对口合作。摸排上海—六安对口科技合作创新入库项目12项。其中,明天氢能与同济大学合作“燃料电池系统控制与集成技术研发”项目获得上海财政资金80万元立项支持,目前正在开展资金申请流程。六安裕科创新孵化器有限公司与启迪漕河泾(上海)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上海启迪漕河泾智能制造孵化器 六安高新区裕科孵化器合作协议》。
2、参与科大讯飞“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推进科大讯飞“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获奖项目智动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尽快落户六安,目前,智动时代落户市高新区的尽职调查、投资方案、无形资产评估、招商引资协议(拟定稿)等前期相关程序已进行完毕。
(六)人才支撑作用不断强化
1.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目前全市共立项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家,据初步统计,累计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241人,博士以上学历17人,硕士33人。六安院近先后引进29个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科技人才236人,博士90人,硕士50人,其中引进的电吸附净水技术应用开发产业创新团队成功获批为第十四批省“115”创业创新团队;氢电堆空压机团队领军人冯汉升教授荣获安徽省第九批特支计划创新人才。
2、汇集乡村振兴人才。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发展到1545人;深入实施“三区”科技人才计划,从市内外高校院所选派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85名,到我市除霍山和开发区外的其他6个县区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脱贫村工作。积极推进省科技特派团工作,全市12个省级科技特派团,入驻科技特派员156人,其中高级职称102人,上半年转化四新成果数30个,服务企业86家,促进企业合计增收1680万元,直接帮扶行政村85个,促进村集体经济合计增收181万元,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个,新增就业327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实施好“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组织专门力量,市县区联动,全力完成今年的高企数达到550家,科小数达到600家的支撑性工程任务。靠前服务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推进实现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制造业企业、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制造业企业清零,实现全年40家和8家目标任务,推进科技产业一体化进程。
(二)推深做实“攀亲结缘”工程。突出六安院的成果转化,力争全年新引进团队15个、孵化科技初创型企业10家以上;摸清全市工业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情况,建立对接合作情况台账,指导县区对辖区内企业“一企一策”,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通过共建创新平台、联合攻关等方式,开展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
(三)增强科技创新平台质效。按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指引》,强化监测评估,突出市场化运营绩效,实施“县区无科技孵化器”清零行动。抓好安徽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六安分园的成果应用,重塑全市省级平台升级,积极引进大企、对口院校和团队来六安建立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落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成效定期报送机制,通过定期“晒成绩”,了解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情况。
(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修订完善市级科创扶持措施,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向和支持方式,将奖补资金与企业的产值效益直接挂钩;推动设立市级科创种子基金,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做好科技创新赛马准备,将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高企数等主要科创指标纳入赛马内容,月通报,季调度,年评价,形成全市上下抓创新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TOP
客服
电话
微信